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文苑

娘在家里儿在外

来源:中共益阳市纪律委员会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5-23

 

  

 年关愈近,乡情愈浓!
   
这趟本就慢的列车越发地慢了。站站停,然后下饺子一样丢下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归家的游子,走的时间没有停的时间多。夜里,下雪了,借着不知哪个小站昏暗的灯光,能感觉到满世界茫茫的白。迷迷糊糊中,好像是半夜,火车又停了。天亮时醒来,火车竟纹丝未动。广播没说原因,列车员也是一脸茫然。一车人就那么停泊在小站台上,宛若大海之中一艘小船,感受苍穹的博大、雪原的无边。没有办法,只有静静地等待。既然上了贼车,再想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好在手头的事情都已处理完结,只要能在除夕之前赶到家,早一点晚一点也都无所谓了。
   
这场大雪,让回乡之路变得非常之漫长,迟滞了许多旅客。一千公里,走了二十四个小时,是我迄今乘坐时间最长的火车,然而却能怡然忍受。娘在家里儿在外呵。漂泊的沧桑,奔波的疲惫,还有这严寒的犀利,都被除夕的灯塔照亮了、温暖了。
   
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现代人不远游不行,哪怕父母的父母仍然健在,该远游还得远游。几年前,孩子独自在北京读书,我们还在合肥,家里立刻显得冷清而寂寥。两地的思念光缆一般细长而遥远。每每送孩子上火车,都是泪眼婆娑,万般不舍。那时我对家的感受是: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可是几年之后,当我们团聚在北京,对父母的牵挂让我对家又有了另外的理解:父母在哪,家就在哪!
   
有时扪心自问,家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家是一个和谐的圆,孩子一半,父母一半!
   

   
我们迁移北京的时候,丈母娘已经患病。她退休之前是医院职工,治疗条件并不赖,有时住院,有时拿些药在家里吃。但是,不能病榻前尽孝,我们心中便沉积起隐隐的缺憾。那段时间,电话成为每天两地联络的热线。我们希望电话铃声响,又害怕电话铃声响。尤其是半夜以后的电话铃声,让人心惊肉跳,根本不知道遥远的黑暗之中究竟会发生什么!
   
那是一段让人备受折磨的日子。
   
那种折磨源于痛苦、牵挂、愧疚和无助……
   
然而,最可怕的电话铃声是在宁静的清晨响起来的。夏季早六点,酷暑消散、世界清凉之际,骤响的铃声电锯一般划拉在心里。一抖,一颤,一种不祥划过脑际。像一个狰狞的不速之客,让人感到害怕。
   
噩耗像炸雷一样突然来临了。
   
没有料到,一个生命的消失竟是如此轻描淡写,枯叶一般悄然飘落。妻刹时就傻了。我想她极有可能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便被迎头一棒。失去母亲的悲哀,几乎让她绝望,那种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间拼命地钻将出去,却仍然如此地震人心魄。
   
就在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些许慰藉之中。孩子主演的第一个电影刚刚在学院放映,又接手一部电视剧,正准备晚上去剧组,翌日直飞拉萨拍摄现场。可眼下出了这样的不幸,究竟要不要告诉她,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她,才不会影响她的拍摄?
   
冰火两重天,真是让人为难!
   
上午,我出门买了两张当晚的车票,回到家时,已近十一点钟了。孩子显然还不知道消息,正跃跃欲试为我们做午饭。趁这个空隙,我们商量,觉得还是告诉她好,她已经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说到西藏后,还有四天的适应期。
   
四天的时间足够了。
   
于是强忍悲痛对孩子说,我们今晚要回老家一趟。
   
如此突兀的话,让孩子听了一愣,太突然了!望妈,又望爸,脸色变了,站在那里不说话。她知道外婆的病,五一长假回去探望后,还时常向我们询问有关病情。
   
于是又说,本想把你演的电影碟片带回去,给外婆看的,现在不需要了。
   
孩子听了似乎轻轻地了一声,什么也没说。
   
于是再说,你现在其他什么也不要考虑,只要拍好戏就比什么都好!
   
孩子仍然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轻轻将门关上,但是大大的音乐声却轰然响起。
   
那一顿饭,我一个人默默地做。一个人,也许只有到了中年,在孩子即将成人的时候,才能真正有了人生的另一种感受———重压之下的辛辣。年轻时喜欢李白的豪情万丈,快哉淋漓。但是现在,只有杜甫的笔墨才更加接近我心灵的本色,厚重、沧桑、泪水、练达等等。这种痛彻骨髓的体悟,是生命中风霜雷电留下的永远也抹不去的印痕。人生在世,本该豁然,该来的迟早要来,可是,偏要有那么多的留恋与不舍。
   
下午,我将孩子送到剧组。晚上,我与妻匆匆赶往火车站。
   
夜色苍茫中,列车轰鸣。静


默中,妻收到孩子发来的一个短信:妈妈,千万不要太悲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想,外婆是到天堂与外公相会去了,他们一定会很幸福的。
   
看到短信的那一刻,我们无言,泪水悄然滑落。
   
几年之后,孩子上大学的那一天,我这样告诉她,人这一生,应该有三个任务和责任:把孩子培养成才,敬爱父母,圆自己一个梦!
   

   
抽屉里,有一厚沓纸质一样规格相同的火车票。忽发奇想,粗略计算了一下,近两万元。这都是近几年我们奔波在北京与合肥之间的票证。在北京好多年了,逢年过节我们还习惯说回家,而不是说回老家。一字之差,却是永远的牵挂。
   
电话虽然能架起情感的桥梁,但其间毕竟隔着路途之遥。而且电话问候极其简单:身体好吗?父母必答:很好,都好!父母问我们,也必答平安。对父母,大都是报喜不报忧,保不准父母也是报喜不报忧呢?只有站在眼前,心里才踏实。如果哪段时间忙,好久没有打电话回去了,母亲就会让父亲打电话来,最近咋样?父母经常说的是:平安就好!
   
现在衣食无忧,需要问候的,也就是平安的音讯。父母最牵挂的,便是儿女的平安。时常在想,平安就好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什么呢?一是自身健康,不出意外;二是工作廉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说前者还有点无法预料的意思,那么后者则是完全靠自己的把握了。能经常站在父母面前,问候一声冷与热,是最大的幸福;能平安无事,敬爱老人,则是最大的孝了!这也算是不得不远游的游必有方吧!
   “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妻留在QQ上的个性签名。每当看到这句话,便如人生的定时钟响在耳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让心灵平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