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文苑

廉政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索与思考

来源:中共益阳市纪律委员会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5-2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如何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和着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正确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意识形态,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依托,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这一基础性工作,发挥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作用,提高人们的反腐倡廉意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进入十一五"重要发展时期,在新任务、新要求面前,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滋养和支撑。通过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建设,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准则。通过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依靠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诚实守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这种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行动,能从思想意识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浸蚀。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通过廉政文化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家庭和农村,使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廉政意识,能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对腐败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深刻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地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人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廉政文化也是强化监督制约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全党、全社会的监督意识,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推动监督措施的全面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廉政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随之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一)廉政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共同追求,一旦形成具有廉政特色的文化,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文化力量,自觉不自觉地把从事公务活动的人们引导到廉政建设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追求与廉政目标相一致,明确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行政必须依法,自身必须廉洁。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暗示、警示等不同方式,将廉洁理念渗透到人们心灵,凝聚于人们的观念,推动人们形成恪守宗旨、勤政为民等良好品质,从而实现其导向功能。
   
(二)廉政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凝聚作用对实现反腐败目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在社会各个系统中,凝聚力的产生主要是心里因素,物质因素则次之。当前,社会上浮动着一种与廉政文化相背离的风气,因此,要注意培养廉政文化氛围,注重价值观的培养,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增强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廉政文化有激发人们严格自律、勤政为民的作用。对激励作用的理解要从个体与整体两个方面进行。从个体上看,是通过鼓励和警示,促使个人产生自律行为;从整体上看,是通过号召、引导和影响,在社会上产生一种集体行为效应。当前反腐倡廉目标确定后,以各种文化行为对人们施加影响,取得共识,产生共鸣,将目标植入到人们的思想深处,激发内在力量,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如通过挖掘廉政文化中的优秀人物,从宋代包青天、明代海瑞、清代于成龙到当代郑培民等廉洁自律楷模的先进事迹,从而激励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约束作用。廉政文化无形地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控制和调整人们的态度、行为和意志。通过传统的党课、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编写廉政书籍、制作廉政广告、读书思廉等形式,并充分运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发挥廉政文化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努力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氛围。我们结合开封的实际,建立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广电局、文化局等单位参加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实行统一领导,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的总体部署,形成了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各级纪委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督促各县区、各牵头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每年确定一项反腐倡廉教育主题。近年来,分别开展以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执政为民、《实施纲要》学习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了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荣辱观教育。大宣教格局的形成,逐步将我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向深入,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二)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利用焦裕禄烈士陵园等示范教育基地和开展向韩顺风、王新建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注重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河南省第一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播放警示专题片等活动进行警示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近年来,共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受教育人数达68万人次。组织开展了反腐倡廉书画展览、反腐倡廉歌曲创作、评选、演唱活动。全市共创作廉政歌曲249首,其中12首分别获中纪委、省纪委反腐倡廉歌曲创作奖,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面向全党全社会,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辟了反腐倡廉宣传专栏,树立了6个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10个先进典型,建立了20个廉政文化广场。通过廉政文化教育,在全市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全市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
     
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着力摆正三个关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价值取向,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源是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方向。在权力观上表现为私权意识膨胀,地位观上表现为追逐个人名利,利益观上表现为崇拜金钱。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因此,廉政文化教育要着力摆正三个关系。一是摆正的关系。廉政文化教育,必须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使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从思想上明确自己是公仆,人民群众是主人的为官哲理,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上帝,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己任,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摆正的关系。权力观教育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权力观教育,要突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核心,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是党的宗旨要求的这一执政理念。要教育广大干部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要使领导干部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的辩证关系。三是处理好的关系。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既是党员的义务,也是人民群众信任的基础。要教育党员干部真正明白义务与利益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尽到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才能获得应得到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 
    
(二)构建廉政文化,积极应对三大挑战。构建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对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廉政文化,一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突破口,积极应对来自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挑战。坚持以德治腐,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以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为方法,积极应对区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的挑战。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运动健美等作为兴趣爱好,在娱乐和运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依托,积极应对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把好交友关人情关,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把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官贵民贱的腐朽思想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三)培育良好的行为方式,养成清正廉洁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在愤怒声讨的同时,又随波逐流。构建廉政文化,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坚决摒弃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现象。一要把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作为廉政教育着力点,常年不懈,筑起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水,领导干部应当对群众有所畏惧,抛弃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处世哲学,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二要把汲取廉政知识的营养,筑起坚固的文化屏障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用先进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面对腐败能辨真伪、鉴美丑,对各种腐朽思想,不曲意逢迎,做到正派为人、洁身自好。三是把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的基础。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引导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务实、为民的要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形成积极的社会评价体系,倡导明荣知耻。廉政文化的构建,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普遍认同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评价体系。由于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由义愤变得麻木,由无奈变为容忍。这就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黑色文化土壤。对此,必须构筑积极的社会评价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撑。一是从八荣八耻教育入手,培养公民的社会正义感,教育人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着眼提高对社会公共权力使用的审美批判能力,引导人们讴歌正义,鞭挞丑恶,形成褒廉贬腐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是以扩大群众参与面为着力点,增强廉政文化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发动群众实行全方位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同时注重对廉政文化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