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民是区委常委、副区长,在区里是出了名的“包公”,谁找他办事他就跟谁翻脸,六亲不认,连他老婆都在他身上碰了一鼻子的灰。王为民有两个手机,一个是对外公布的电话,一个是私人电话。
市纪委信访室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王为民公权私用,违规将工程发包给自己的亲戚,从中谋取私利。这让市纪委的人很疑惑,说其他人还有可能,但是说王为民应该没可能。接到了举报信,信访室还是组织人员着手调查,查了一个礼拜发现,举报提及的工程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经过公开招投标发包的,所有的程序都合法合规,承建商跟王为民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根据调查情况,并没有发现王为民违纪违规的情况,这条线索被查否了。但由于举报是匿名的,也就没有向举报人反馈调查结果。
没过多久,纪委信访室又收到一个包裹,包裹中又是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的仍然是王为民违规插手工程建设的内容。这次除了举报信,另外还附了几张照片,照片中是工程承建商和一名中年男子吃饭的场景,照片中的场景有大部分被窗帘遮挡着,看样子是偷拍的。可是从照片上看,这个中年男子并不是王为民。这个举报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让信访室的干部们发起了难。查来查去也没有什么线索能揭开这其中的谜底,这个举报件只好以信访重复件为由暂且被搁置了。但信访室的赵主任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不断琢磨这个事情究竟是栽赃陷害还是真实举报?
一天下班后,赵主任的姐夫生日,赶去滨江路姐姐家吃饭。到姐姐家门口,正要下车,看见王为民走进了旁边一栋别墅。
看见被举报对象的赵主任格外敏感,进门便问道:“姐,你们隔壁那栋住户你们熟吗?”
“你说隔壁那栋吗?我们每天散步都没看见里面有灯啊,不过白天透过窗户看了下,装修还是挺好的,还一直纳闷怎么没人住。”
赵主任心中更加疑惑了,忍不住站在窗台往那边多瞟了几眼。这不瞟没关系,一瞟就瞟见举报信照片上的中年男子从旁边的别墅走出来!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就是王为民。王为民要出去“活动”前都要先到滨江路那栋别墅乔装,出来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长相了。认识他的人只有几个知道王为民的那个秘密电话,平时都是这几个人在外面为他招揽“生意”,王为民并不轻易出面,实在要出面也是换装后才跟别人见面。找他帮忙的这些人也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在区里是个“大角色”,能摆平这些事情。平时也不能随意联系他,只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他打电话,只要违反王为民定下的这些规定,王为民就会取消他们之间的交易。
然而让王为民“出事”的,正是他定下的这些规矩。就是那个工程的承建商,是个招摇的暴发户,因为自己轻轻松松搞定了这个工程,就在外面放出了话,说自己有通天的本事,区里没有什么工程搞不到。这话传到了王为民耳朵里,哪里能再跟这个人合作,便单方面取消了跟他后续的交易。这一下激怒了这个承建商。
怎料这个承建商也不是省油的灯,心想你不跟老子合作老子让你没人合作,硬是找出了王为民的真实身份,给他举报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接二连三的举报信,承建商还怕纪委找不到线索,又补充了照片资料。
发现线索的赵主任将相关情报报告了领导,市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带走了这位定错“规矩”的领导。
王为民又怎知,这真正错的,其实是他已经丢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