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文苑

走向幸福的岁月路

来源:南县南洲镇纪委 作者:李照 发布时间:2019-11-08

桌上有一方小小的石砚,是当年外婆家修路,工头说这石子叫凤山石,可以做砚台。那时每天都要练字的我,在石头堆里的选了一块石头,想着自己 经年累月的努力要用勤奋磨出一方自然成型的砚台来。最后还是外婆让舅舅打磨的现在这方砚。现在,练字越来越少了,每每看到它总是会想起外婆。外婆这一代是受过不少苦的一代,经历了很多艰辛,也亲历了祖国一步步的强大。

儿时,去外婆家要坐上四个小时的车,步行二里路,跟外婆联系用的是电报,发来的电报总是及其的简单,是真正意义上的只字片语。比如“明日到”“回否”“盼归”。因为发电报按字收费,大家既想得到彼此的消息又因为条件有限而不得不省着字来联系。那时也没有带轮行李箱这种东西,母亲大包小包的背着,我就只能一路风尘仆仆的跟着,临行前得提前两天看天气预报还得祈祷天气预报是准确的。否则就是一身泥一身水,一路滑行,一路鸡飞狗跳,去一次着实不易!也就这样的寒来暑往。

一年又一年,泥巴路终于变成了石子路。外婆家种的桔子从一箩筐一箩筐的用扁担挑着出去,到一板车一板车的推着出去,现在是一车一车的运着出去。那时候路不好,种的农产品大多是还只来得及卖出去一半,另一半就已经放不了了。想不到什么致富的办法,大家也都不富裕,能有二层小楼房就是村里的富裕人家,受到全村的羡慕。还有城里来的孩子,再配上个城市户口,村里人看你的眼神都是爱慕。那时候外婆一年四季都很忙,在没有手机还只有电话的年代,每次打电话给外婆,只能挑晚饭时间,不然小卖部的老板可不愿意去喊。

小卖部的老板已经不开小卖部了,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养鱼虾,现在准备再加一些龟鳖,喊着村里的几户人家一起搞,收入很不错,住着小洋楼开着小汽车。之前他说服大家“要想富,先修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村里的路都修了。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碰到他,他总要说上两句“你们城里现在可没我们好了,我们这里有山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绿色食物,呼吸的是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说实话,我也是有点羡慕的。

羡慕他们的自信,羡慕他们的自在。大家开着小车,互相问候着收成,不卑不亢的诉说着农村这一路的发展。老一辈总说:“以前大家都苦,但是也没有放弃过希望。现在惠农政策、惠民补贴,加上乡村振兴,大家更是铆足了劲的干!”确实,以前大家什么都不懂,消息闭塞、物质匮乏,就是瞎忙活。现在村村都有大学生干部,年轻干部带来的不止是活力,更是紧跟时代的出路。现在村里的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宽带,大家茶余饭后仍然喜欢聚在一起,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大家拿出手机就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新闻热点,心系着祖国的发展,关心着乡村的建设。

不再是不敢走出去的乡巴佬,而是昂首阔步充满自信的乡村建设者。现在的农村是新农村,是积极跟在时代潮流后甚至是走在时代前面的新时代农村。村里早就大变样了,以前是一排排整整齐齐、清一色的茅草屋,现在再不济也是个二层楼的水泥板房。而村里的路,早就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

岁月变迁,现在通讯发达,交通便利,越来越好的不止是路,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外婆会感叹:“这条走了一辈子的路,先苦后甜,越走越幸福。亏得是国家的大路走得好,让我们的小路也走得轻松、走得自在、走出了安居乐业、走出了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