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局长变“老赖” 围墙成“危墙” 无苗“造出”苗 ——优化营商环境“十个不准”解读(10)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 作者:易纪轩 发布时间:2020-05-28

编者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活动方案例出负面清单,严明“十个不准”。我们选取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例,对“十个不准”逐条进行解读,提醒督促党员干部增强规矩意识,强化令行禁止。欢迎大家在微信留言区参与讨论。今天解读第十条:

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准有损害企业健康发展的其他行为。


局长变“老赖”

2016年元月开始,沅江市城管局原局长陈某为满足情人的“投资”需求,在找身边的“朋友”“兄弟”再也借不到钱的情况下,打起了职务联系对象的主意。

“你想做这个项目没问题,但是最近我投资了一个项目,资金非常紧张,你先借我30万。”陈某找包工头借钱非常直白。

“因为这些人在城管局承接工程,我给了一定的关照,他们认为沅江市背街小巷的工程年年有得做,希望我继续关照,我找他们借钱时,他们基本上都不会拒绝。”陈某非常清楚别人对自己的所求。在当“一把手”的几年时间里,陈某的借款达到了600万元,其中借包工头等职务联系对象的钱就超过了200万元。

陈某只借不还,在沅江包工头的圈子里,“借钱局长”“赖皮局长”的传闻四起,有人找他追债,有人直接到法院去起诉他。

2018年5,陈某因挪用公款罪,被沅江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考虑其主动自首、积极配合调查等情节,沅江市人民法院判处其有罪免刑。

凭借局长的权力向管理服务对象借钱,借了钱又不还,最后竟变成了“老赖”,损害的是党员干部的形象、投资商的利益,破坏的仍然是营商环境。

围墙成“危墙”

2013年底,湖南布衣尔竹麻科技有限公司在赫山区龙岭工业集中区光明资管委投资建厂。

施工过程中,公司频频遭遇资管委原主任陈义生一伙的威胁和阻工。公司在施工多次受阻后被迫将工厂的围墙交给陈义生一伙施工。当时该类工程的市场造价为80元/米,但陈义生却开出了600元/米的天价,经过数轮协商,公司最终被迫同意以318元/米的价格交由陈义生等人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陈义生等人根本就不管工程质量。不到一个月,围墙就建完了,但长度严重缩水,质量也差得离谱,后面的施工还没结束,前面的墙就倒了。为了尽快摆脱陈义生等人的纠缠,公司只好按协议价格结完了工程款,然后自行组织对围墙进行修补。

因还涉及到其他违纪违法问题,陈义生最终受到了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围墙变危墙”,只要企业进了园区,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就要被当地以村干部为首的黑恶势力的恐吓、敲诈、盘剥,营商环境哪能好得起来!


无苗“造出”苗

益阳城市西环线G234,是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线长19.1公里,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办事处境内有6.5公里,征地866亩。2017年下半年,项目启动征拆清量工作。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办事处申家滩村委李某等7名村干部在协助政府从事征拆工作中,为骗取项目征地拆迁中的青苗补偿款,采取造假手段“生苗”,通过虚报名单制造假数据,无中生有等手段,竟然集体骗得青苗补偿款213.5万元,谭某个人骗取青苗补偿款13.98万元。另外,这7名村干部还共同虚套迁坟款7.78万元进行私分。

该村全体村干部均被追责,其中原村党总支书记李某等4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原党总支委员杨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委委员赵某被责令辞去村委委员职务;临聘人员谭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因涉嫌贪污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村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对所在地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蚕食的现象比较普遍,突击建房、种树,虚报征地面积、青苗补偿数量等行为屡禁不绝,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麻烦和损失不可估量。

“老赖”、“危墙”、“造苗”等现象无不映衬出营商环境的恶劣,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好在“十个不准”第十条对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列出了兜底条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活动。“十个不准”就是在这些制度和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规范,结合了我市的实际,涵盖了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营商环境的主要纪律要求,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维护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但是,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健康发展的行为,绝对不止本此活动方案中已经解读了的“九条”。对于前“九条”没有明确规定的其他损害企业健康发展的行为,也应当视情节予以查处。第十个“不准”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及时处理其他破坏营商环境、有损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投身“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营商环境的好坏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重要,对于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必须亮剑严惩。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对照“十个不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通过查处和通报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为本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弊,为优化营商环境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