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古韵新风织“廉”网 多维创新树品牌 ——看我市如何持续擦亮“清朗银城 清廉益阳”廉洁品牌

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瞿媛媛 刘曼霖 发布时间:2025-04-15

  当千年古巷邂逅非遗曲艺,当市井烟火融入廉洁文化;当安化黑茶的醇厚碰撞廉洁家风的清冽,当千年文脉遇见数字技术的浪潮——一场覆盖全域、全民参与的廉洁文化创新实践正在银城大地蔚然成风。

  近年来,我市以“清朗银城 清廉益阳”品牌为引领,立足本土文化根基,紧扣群众需求导向,通过打造地域品牌、创作精品力作、开展特色活动,构建起可观可感、互动参与的廉洁文化教育矩阵,让清风正气浸润百姓生活。

  制度筑基:构建协同联动“大格局”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为此,我市建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24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协作机制等内容,形成廉洁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下,各单位结合领域特色、工作实际,持续落细落实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文旅部门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廉洁元素,教育系统开发校园廉洁课程,市农业农村局将清廉建设融入和美乡村创建。全市形成党委统揽、纪委协调、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

  作品创新:激活文化传承“廉动力”

  在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上,益阳弹词《侨领清风》用婉转的唱腔讲述清廉侨领张国基捐资助学的故事,让传统艺术传递时代新声。这是益阳廉洁文化作品创新的一个缩影。

  我市深入挖掘梅山文化、竹乡特色、湖乡风情等地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推出“清风·追寻”“洞庭清韵”“非遗里的清廉”“一味益廉”“茶润清风”等系列视频,组织各地拍摄制作“正家”主题公益广告。我市还连续三年推出“扬清风·过廉节”系列短视频,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更富感染力,花鼓戏《敲门》《字圣黄自元》还获评田汉新剧目奖。

  活动浸润:织密教育引导“立体网”

  “黑脸铁面无私,月牙印堂高悬——打一历史人物。”“是包拯。”3月28日,南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教育局、县妇联开展以“廉洁就是平安幸福”为主题的“好家风·好传承”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猜“廉”谜,在互动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3月中下旬以来,市县两级同步开展“好家风·好传承”活动,通过宣读家庭助廉公约、观看警示教育片、旁听庭审、参观廉洁文化基地等多样活动,弘扬“廉洁就是平安幸福”的理念。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常态化组织开展学习党规党纪“养廉”、警示教育“醒廉”、讲授廉洁党课“宣廉”、纪法知识测试“促廉”、撰写清廉家书“助廉”、廉洁作品创作“弘廉”等纪法教育宣传“六廉”活动。并组织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微短剧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织密教育引导“立体网”。

  阵地扎根:打造群众身边“清风站”

  资阳区明清古巷自1月18日开街以来,到目前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是新媒体平台上妥妥的“流量密码”。而在这里,资阳区纪委监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小切口,探索“非遗+廉洁”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明清古巷的电子显示大屏上,每天滚动播出《益阳弹词唱家风》系列短视频;茶馆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益阳弹词唱家风》节目;洞庭木雕馆里,展出《清廉》《心中有尺、方能远航》《洞庭春韵》等廉洁文化作品……“带着孩子边逛古巷边听廉洁小故事,还能体验非遗手艺,这种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方法不死板,让人很容易接受。”4月6日,周末带家人来明清古巷游玩的市民彭畅说道。

  去年3月29日,中心城区首条“清风专线”开通,36辆公交车日均发车55趟,日均客运量近3000人次。在公交车的车身上,“清朗银城 清廉益阳”等宣传标语,在天蓝色的底色和亭亭玉立的荷花图案映衬下,分外引人注目。走进车内,座椅靠背上印着廉洁宣传标语、益阳名人家规家训和廉洁小故事,乘客扫描故事旁的二维码,便可轻松进入“廉世界”。

  基层阵地的“毛细血管”也在不断延伸。胡林翼故居遗址等64个点位入选益阳市廉洁文化阵地名录,社区广场的廉洁文化长廊变身为“流动课堂”,乡村戏台定期展演《敲门》等获奖花鼓戏……廉洁文化走进社区、乡村,家喻户晓。

  “廉洁文化不能‘硬灌输’,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群众生活与价值引领的交汇点。”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廉洁文化传播路径、载体,挖掘资源特色,推动廉洁文化入脑入心、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