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老纪检人讲故事】(04)纪检人要顶得住压力

来源:桃江县纪委监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04

杨晋仁,男,1940年10月生,1962年入党,1984年从部队转业,调入桃江县纪委,先后任县纪委常委、常务副书记,2001年退休。获省先进工作者1次,被益阳市行政公署记大功2次,获县级先进若干次。


我1984年转业后到桃江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分管执法监察、案件工作。

退休18年后,个别被处分过的人,偶有照面,虽然也打招呼,但有人还是介怀于心,甚至有的还会冷淡地说:“以前吃了些亏,谢谢你呢”。

听到这样的话,说不难受是假的。难受是因为他对我们纪检工作不理解,对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不理解,但是我绝不后悔。

1995年县委办发给杨晋仁的荣誉证书

十八年纪检生涯,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干纪检工作,要顶得住压力,才能担起监督执纪问责的使命。

1989年,多占乱占土地、利用职权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资财、为建私房贪污受贿等现象,在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为了查处营建私房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干部,从省委到地方部署开展了专项整治。

那时,普通老百姓建屋购房是很难的,甚至有几代人挤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有时一间房还要隔成两间。对干部利用职权违建,老百姓是有微词的。

我当时是桃江县清理营建私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说实话,当时压力蛮大。

我女儿有一次回家,被人拦住。“当心你爸的脑袋,要是敢清我家的房子,我就炸了你家。”我妻子知道后,一直劝阻我,“你搞工作我支持,可阻力这么大,万一有人报复,我和孩子们怎么办?”

“身为党纪党规的执行者、群众利益的守护人,该担当的时候坚决不能打折扣。”我内心坚定。

30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为了推进清房工作,县纪委联合房产、国土、住建、检察院等职能部门,成立了120多人的专项清理工作队,这个临时成立的班子没有一个人因为压力大撂担子的。

当时查处的一个案子,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县直单位一名股级干部,可批准建房的用地只有70多平方米,但实际占地面积却超出一倍, 建了栋3层楼,共花了5万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普通人2分钱一块的红砖,他买只要1分钱,甚至不要钱。

为查清资金来源,摸清材料购买渠道和价格差,我们选择实地核对。当时机关有一辆老吉普,但是三天两头抛锚,我们办案干部就骑单车、搭班车、走路,硬是把与之相关的15个乡镇走遍。有时为了核准一个项目,在乡下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和群众一起打地铺、吃萝卜白菜,跟一家人一样。

一块红砖、一袋水泥、一车沙石,一个个线索较真。最后查清,那名股级干部为营建私房,先后收受贿赂1440多元,谋取非法收入1000多元,购买的建筑材料均低于市场价。他受到了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凭着这股认真劲,在上级纪委的推动下,1990年,桃江就党政干部营建私房违纪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干部20人,其中科局级干部12人,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1991年,桃江清理党政干部营建私房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我和另外一名同事被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有个场景一直记忆犹新,就是我在接待群众时说,“不管是当官的,还是作田的,买红砖就该一个价,不能搞特殊。”群众纷纷鼓起掌来,那真的比得到先进还开心。

进入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减存量、遏增量任务重,群众对纪委监委期望也很高,纪检监察干部要顶得住压力,才能打硬仗。希望年轻干部把老一辈纪检人“服从组织、顶住压力”的接力棒接好,在正风肃纪路上,一代一代传下去,开创更好的局面。(整理人:桃江县纪委县监委 刘美玲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