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化县从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民主决策、实施规范管理、强化群众监督等方面入手,着力规范和完善村级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
一是以“远程教育”为主要载体,实现廉政教育经常化。紧紧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育平台,本着“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和社会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定期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集中学习党纪法规等形式,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同时,严格实行党风廉政教育责任制,由各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负责各自远程教育站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建立廉政教育学习制度,定期检查学习笔记、交流学习体会,对走过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批评教育,确保廉政教育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以“五步决策法”为主要手段,实现决策民主化。大力推行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联席会议“五步决策法”,即规范收集民意、公开确定议题、群众评定方案、集体形成决策、有序实施方案五个主要环节,凡涉及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建设项目、财务收支、人事安排等群众关心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都要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同时,对重要事项实行联章联签,由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共同研究,按规定审批和登记。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基层民主决策方式、程序,强化了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对村委会(社区居委)的监督,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社)务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
三是以“公开承诺”为主要方式,实现管理规范化。实行村(社区)干部公开承诺制,把村(社区)干部的创业目标、工作实绩的实际完成情况与政治、经济待遇相挂钩。村(社区)干部和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村(社区)事务民主听证会上向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进行承诺,接受群众的质询,并在公开栏内对承诺目标内容、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等进行公告,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年终,通过民主测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方式,对村(社区)干部公开事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由党员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对村(社区)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满意度进行测评。
四是以“村(社)务、党务公开”为主要形式,实现监督实效化。在全面建立村(社)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县各村(社区)推开党务公开工作。村(社)务、党务公开在实施中实行“五定二制”,即定公开时间、定公开内容、定公开形式、定公开标准、定公开程序,实行村(社)帐镇审和财务代理二项制度。在配套管理上针对村(社)务、党务公开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依托联系党员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为便于对村(社)务、党务公开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审查,在公开程序上实行“三先三后”,即做到先由公开监督小组审理并经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讨论通过后再公布,先向党员和群众代表公布后再向群众公布,先在班子内部公布后再上公开栏张榜公布。
一是以“远程教育”为主要载体,实现廉政教育经常化。紧紧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育平台,本着“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和社会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定期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集中学习党纪法规等形式,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同时,严格实行党风廉政教育责任制,由各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负责各自远程教育站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建立廉政教育学习制度,定期检查学习笔记、交流学习体会,对走过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批评教育,确保廉政教育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以“五步决策法”为主要手段,实现决策民主化。大力推行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联席会议“五步决策法”,即规范收集民意、公开确定议题、群众评定方案、集体形成决策、有序实施方案五个主要环节,凡涉及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建设项目、财务收支、人事安排等群众关心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都要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同时,对重要事项实行联章联签,由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共同研究,按规定审批和登记。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基层民主决策方式、程序,强化了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对村委会(社区居委)的监督,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社)务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
三是以“公开承诺”为主要方式,实现管理规范化。实行村(社区)干部公开承诺制,把村(社区)干部的创业目标、工作实绩的实际完成情况与政治、经济待遇相挂钩。村(社区)干部和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村(社区)事务民主听证会上向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进行承诺,接受群众的质询,并在公开栏内对承诺目标内容、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等进行公告,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年终,通过民主测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方式,对村(社区)干部公开事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由党员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对村(社区)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满意度进行测评。
四是以“村(社)务、党务公开”为主要形式,实现监督实效化。在全面建立村(社)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县各村(社区)推开党务公开工作。村(社)务、党务公开在实施中实行“五定二制”,即定公开时间、定公开内容、定公开形式、定公开标准、定公开程序,实行村(社)帐镇审和财务代理二项制度。在配套管理上针对村(社)务、党务公开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依托联系党员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为便于对村(社)务、党务公开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审查,在公开程序上实行“三先三后”,即做到先由公开监督小组审理并经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社区居委)讨论通过后再公布,先向党员和群众代表公布后再向群众公布,先在班子内部公布后再上公开栏张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