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真情走在民心路上

来源:益阳市纪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1-12


--南县开展乡镇干部“大走访”活动纪实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路线,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法宝”。今年7月份以来,南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组织广大乡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着力开展“大走访”活动,及时发现和排查了一批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截至10月底,共通过走访成功调处民间矛盾纠纷860多件,制止群体性械斗14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9件,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8起;通过干部捐款、民政救济等渠道,筹资18万多元,资助困难群众420多人;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帮助争取民生项目37个、资金400多万元。
    一、立足于“大”:广泛接触,规模较大
    一是走访队伍大。乡镇“大走访”活动,采取县级领导包片、乡镇党政领导带队、机关、部门干部全部参与、村干部配合的模式,全县参与走访的干部近2000名。二是走访范围大。12个乡镇共走访行政村280多个、村民小组2400多个、社区20多个、企业130多个,走访面占全县总数的80%以上,走访群众达1.7万人,最多的乡镇近2000人,一般的有1000多人,少的也有500多人。三是走访责任大。“大走访”实行“谁走访、谁负责”的首访负责制。县委规定,因走访工作不到位而出现大的矛盾纠纷甚至重大责任事件的,一律追究相关走访干部的责任。对于矛盾纠纷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坚持“四包”负责制,即包掌握情况、包政策宣传、包法律宣讲、包息诉息访,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二、真情于“走”:联系群众,亲近群众
    “大走访”活动中,乡镇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坚持做到了“三带”:
    一是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走访干部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带着情感主动亲近群众,经常开展“三联系、三检查”:联系群众的生活状况,检查自己的理想信念;联系群众的朴素感情,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联系群众的期盼诉求,检查自己的工作责任,努力树立为民爱民、敢于负责、求真务实、真诚热忱的形象。
二是带着掌握的初步情况。为了使走访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乡镇干部在正式走访前,事先与村干部取得联系,初步掌握被走访的地方和群众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将之如实记录在“走访卡”或“民情本”上。如在全县处于换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攻坚阶段,各乡镇把走访群众与土地面积摸底调查联系起来,逐步摸清了村组和群众的实有土地面积、进出土地面积差额、重点农户等情况,为土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带着务实的工作作风。走访中,许多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为群众释疑解惑,帮助解决问题。一位刚从县直机关下去任乡党委书记的年轻领导干部,在7月下旬两次严重的渍灾和大通湖内湖防汛战斗中,一连近十天不仅与群众同吃住、同战斗,而且抓紧抗灾间隙走访群众,访贫问苦,访需问计。当地一些群众称赞他说:“刚下乡时白白净净,现在晒得和我们一样黑了,把过去领导干部好的作风又带回来了。”
    三、着力于“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重点突出。突出重点时段。平时走访一般利用群众农闲、生产间隙的时候进行,遇到各种“特护期”,则实行重点关注。如许多乡镇在今年国庆期间,对于重点对象采取由主要党政领导带队逐户上门做稳控工作的办法,并将他们的稳控情况由周报告制改为日报告制。突出重点人员。主要是刑事治安案件的受害人、家庭困难确需救助的群众、受过政法及行政机关处理的对象、涉法涉诉上访对象、对矛盾纠纷调处不服的对象等“五类人员”。突出重点区域(部位)。主要是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工作难以推开的地方、位置比较偏僻贫困的地方、有较大安全隐患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则实行重点走访。如麻河口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原北河口乡向阳村和千山红村均存在1处地下烟花鞭炮作坊后,立即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取缔,并对抗拒执法的2名当事人实行刑拘和经济处罚,及时消除了2起重大安全隐患。二是梳理归类。对于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分门别类进行研究,逐一答复反馈。如中鱼口乡在“大走访”活动中,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36条。其中,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247条,田土纠纷的46条,村干部待遇和综治工作的78条,粮食直补金发放的25条,抗旱费收取的20条,其他的120条。对于这些意见、建议,该乡认真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台帐,统一研究解决,逐一答复反馈。三是尽力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有问必答、有错必纠、能解决的尽力解决。具体而言,对政策、法律法规、党在农村的重大决策等有疑问的,当面释疑解惑,给群众一个明白;对于小的矛盾纠纷,迅速召集村组(社区)和相关部门干部当场研究解决;对于积压多年一时难以解决的、比较重大的、带普遍性的矛盾纠纷,由乡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或通过与上级部门协商解决。如乌嘴乡党委、政府在走访过程中,坚持将其与指导群众抗灾生产相结合。当发现朝锡村因泵站变压器严重不足导致渍灾严重后,在向县电力部门申请增设一台变压器一时来不及的情况下,紧急调运乡水机站一台变压器支灾,赢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