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南县多措并举压开支促节俭

来源:益阳市纪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1-30

   

      今年来,南县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开支,坚决杜绝各种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确保有限的财力全部用在了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上。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宣传力度,营造“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浓厚氛围。通过县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厉行节约、压缩开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增强对“节约就是增收”、“节约就是效益”的认识,使节约成为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该县县委、县政府还发出了“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从小处着手,坚持做到“五个一”:即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个电话、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油,将艰苦奋斗落实到工作上、生活中。宣传、民政部门和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积极倡导“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社会新风尚。
    二、采取“五个进一步”的有力措施,推进勤俭节约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进一步压减会议开支。大力精简会议,从严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可合并召开的尽量合并召开,可由部门自主召开的不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可在小范围召开的不在全县范围内召开。召开会议必须严格按规定审批,必须尽量压缩会期和参会人员。会上原则上不印发会议资料,不发放笔、笔记本、公文包(袋)等会议用品。县直部门的会议经费按年初预算实行包干,原则上不予追加。今年来,仅会议费一项就节约近200万元。二是进一步控制差旅费和接待开支。4月份,该县出台了《公务接待规定》,进一步严格了接待标准,规范了接待程序,同时推行了定点接待和定员接待制度。接着,该县又制定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相关费用报销、补贴实施暂行办法》,对干部学习培训、挂职锻炼费用报销和补贴的范围、项目及标准进行了规范,同时明确了三个严禁:严禁借学习培训之名进行公款旅游,严禁学习培训期间用公款请客送礼或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学习费用和补贴。据该县财政局统计,今年来全县的招待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20万元,减幅35%;学习培训费用和差旅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万元,减幅28%。三是进一步压减办公费用。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办公用品消耗,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燃油。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普及无纸化办公。大力精简文件、简报,减少纸质文件数量,改单面印刷为双面印刷,尽量节约纸张。进一步规范办公设备、设施采购,凡一次性购买1000元以上的,一律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实施采购。今年来,仅政府采购办公设备、设施一项,与去年同比就减少支出140多万元,减幅26%。四是进一步压减公务用车支出。该县2005年元月起实施了以“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指标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公车改革,社会反响非常好。实施车改后至今,全县节省公车支出近2400万元,年均节约500余万元,节支率达60%以上。今年来,该县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车改办法,重点抓住车管中心内部管理做文章,更好地实现了堵漏增效。在全力满足单位需要、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车辆保险费、燃油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和司机出车补助等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0万元,减幅22%。五是进一步控制项目建设费用。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关于做好清理整顿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精神,停止审批新建和大规模装修改造办公楼项目。已批准的在建项目和维修改造项目,必须遵循“节约、节能、实用、环保”的原则,严格按批复概算组织实施,县财政一律不追加项目建设投资。今年来,该县用于办公用房新建、维修的经费比年初预算压减了两成以上。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行为。财政、审计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强化监督检查。财政局年初制定下发了《南县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对财政收入、支出的监督重点和工作流程及会计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同时组织对19个部门单位进行了财务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加以了改进和完善。审计局按照年初制定的财务审计工作规划,组成3个审计小组,先后对14家单位开展了财务审计,查出并收缴违规资金40余万元。今年来,该县实施财务检查和财务审计的面接近了50%。此外,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强化纠风治乱职能,进一步加大财务监察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检查的力度,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来,先后对2家单位铺张浪费问题、4家单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和5名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并全县通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