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对基层纠风工作剖析与创新的思考

来源:益阳市纪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23

 

纠风工作已走过20年的历程,应该说是健康和积极的,但也是不平坦的。这20年,是我们与不正之风和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斗争,反复较量的20年;是各级纠风办坚持不懈抓纠风、反腐败,历经艰辛,做了大量工作的20年;是纠风工作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20年;也是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认识纠风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开拓进取的20年。
    20
年来我区纠风工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被国务院纠风办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闸北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面积2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6万,外来流动人口约35万。我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迟缓,面对迎世博的新形势,大量的动拆迁任务,给纠风工作带来巨大的考验。
   
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纠风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通过列举近期我区部门和行业存在不正之风的各种表现,剖析基层纠风工作的倾向性问题,提出基层纠风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一、基层纠风工作的倾向性问题剖析
   
首先,我们对2008年我区开展万人百企评价机关作风建设数据进行分析:
   
人民群众反映我区68个党政部门办事推诿拖拉1479人次占测评总数14.64%;态度粗暴冷漠876人次占8.67%;密切联系群众不够1423人次占14.09%;收费罚款不规范332人次占3.29%;接受吃喝玩乐241人次占2.39%;接受或索要钱物165人次占1.63%;管理服务不到位2627人次占26.01%。从中我们看到人民群众对机关的作风建设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管理服务不到位和办事推诿拖拉意见最大。
   
同时,近几年来,我们还通过一个平台、三支队伍(政风行风投诉热线、政风行风市民巡访团、监督员和实例调查员),收集到了约640条反映部门和行业在政风行风建设中的问题。经过归纳梳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态度粗暴冷漠;二是一些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三是一些部门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四是一些部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资源作为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乱收费、违规收费;五是少数部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六是有少数工作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甚至以权谋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七是部分行业为谋取自身利益,擅自制定霸王条款;八是个别行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存在维修不及时,质量不过关现象。以上问题我们都认真进行了一一查处,但是常常纠而复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纠风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认为纠风工作主要存在体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
    1
、体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纠风工作没有被纳入依法行政的轨道。近期我们已经很高兴看到了国务院下发的《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工作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因此不再展开具体陈述。
    2
、责任不落实具体表现在纠风工作的责任制被弱化。个别领导对纠风工作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抓行业必须抓行风” 的原则认识模糊,有的生怕责任追究到自己而袒护部下;有的对政风行风出现的问题不敢管、不愿管、不善管,多栽花,少栽刺选票不会少;还有对不正之风的执法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泛滥盛行。这样使纠风工作责任制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3
、监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监管体系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督力量不到位,监督合力难形成。当前我们的社会监督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监督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监督效果不强;舆论监督缺乏法律规范,一些部门领导存在只想听好话,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外扬想法,对社会监督不重视、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内部监督存在上级重使用轻管理,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同级碍于情面不愿监督的倾向。由于监督不到位,为不正之风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二、基层纠风工作必须突出抓好几方面的重点
    1
、纠风工作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立足点。
   
党的十七大以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赋予我们权力。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只有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赞同不赞同、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纠风工作优劣得失的重要标准,我们的政权才能巩固、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的纠风工作必须要下决心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我们惩治腐败的决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把纠风工作摆在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着力从涉及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情抓起,以纠风工作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维护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赢得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支持。
    2
、纠风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是惩治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缺乏制度的规范、监督和制约,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好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形同虚设,容易助长不正之风的气焰,使其无所顾虑地蔓延。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脱节的问题,同步健全责任追究的制度。首先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我们要把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监督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最基层的群众当中,构建上下互动、优势互补,全方位、多角度防范不正之风的监督网络,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力争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发生之前。其次要严格责任追究。纠风工作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建立纠风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既是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的要求,更是加强执政能力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适用于纠风工作的责任追究体系,将有关的法规、条例中的规定进行整合、提升,化抽象为具体,形成主体、责任、程序明确,可操作性强,又相对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纠风工作责任,首要的、重点的是追究领导的纠风工作责任。通过明确责任,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把纠风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逐级逐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否则就承担相应后果,受到责任追究。通过纠风责任制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推动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3
、纠风工作必须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严肃查处不正之风的案件,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热切期盼,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反腐败的信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查处案件还具有保护人民群众、震慑违纪违法行为、警告、教育党员干部的功能。查处不正之风案件,通过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的失职渎职责任,将强化领导干部抓政风行风建设的主动性。另外,通过查处案件中揭露出来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漏洞及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部门行业提出建议,使其抓政风行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三、基层纠风工作的创新思考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体现 “全方位。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政风行风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由于对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造成的。当前,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全方位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把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扩展至社交圈生活圈,从而把各种权力都置于法纪的有效监督之下,保证权为民所用。要通过不断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加强办事过程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的滥用。要进一步发扬民主,健全法制,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使广大干部,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把权力真正用在闸北的振兴发展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决不允许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个人私利上。
   
二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体现 “零距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纠风工作在思路上必须贴近人民群众,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广大老百姓排忧解难。政风行风工作要继续以完善测评体系为抓手,夯实测评体系,真正把评议权交给群众。同时要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行业,开展实例调查,一件件抓落实、抓整改,使我们的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三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体现一个字。纠风工作必须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惩腐败分子,坚决贯彻一个字。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的现象,见了问题绕道走,对发生的问题,不敢动真格,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有的还出现了回潮。我们要把纠风与效能监察结合起来,对监察对象发生的政风行风问题,该发监察建议书的就要发,该查办的就要查办,决不手软。
   
四是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纠风干部和监督员的培养,体现队伍的精干。纠风干部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纠风工作。广大纠风干部必须要自觉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发扬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按照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总要求,努力加强纠风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各级领导要关心支持广大纠风干部,创造必要条件,促使纠风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纠风干部遇到阻力和困难时,要及时为他们撑腰助威,帮助他们排除各种干扰。同时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加强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监督员为政府机关的政风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来自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的同志,他们不辞辛劳,倾注心血关心和支持着我区的纠风工作。纠风办要进一步选好、用好政风行风监督员,继续关心和支持这支队伍,充分落实他们的监督权,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履行监督职责。
   
总之,我们的纠风工作要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束缚,更新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以创新的思路谋计划,以创新的方法就突破,以创新的举措抓落实,创造性地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