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沿海开放城区区域纠风工作模式的思考

来源:益阳市纪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23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祖国东海之滨,成立于1984年。区域内拥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贸易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全国第二大港口—北仑港。建区25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内呈现出外来民工多、驻区垂直单位和基层站所多、新管理组织多等状况。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纠风工作面临新的要求,我们在抓好传统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经过认真调研和探索,提出开展区域纠风工作。区域纠风工作是针对北仑区域内管理体制的变化,依托区域管理组织,以实现基层纠风工作全覆盖为目标,建立紧密型的纠风工作体系,形成区域内条块有机结合、各种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纠风工作机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沿海开放城区纠风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1、外来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北仑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区内外向型企业众多,地处港口重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外来民工参与到当地的开发建设,外来人口已达到40多万,超过本地人口。外来群众的权益维护逐渐成为纠风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开发开放区域的外来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众多:外来民工工资克扣拖欠问题,五年以来,劳动部门共受理农民工工资问题8397起,数量逐年增多;劳动合同保障问题,2008年以来,有1716起;日常生活问题,如,居住周围治安差,子女入学难等;与当地民众和周边企业的矛盾。这些问题有别于本地群众面临的问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2、基层群众参与行风建设意愿明显趋强。得益于沿海区域优势,沿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日益富裕,2008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45元。在生活质量富裕的基础上,民众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士参与监督政府权力运用的愿望日趋强烈。目前,我区各级各部门行风监督员来自农村、社区的占大部分,有些是农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村里有威望的民众、民营企业主等,基层群众主动愿意参与行风建设,为纠风工作向基层延伸,依靠群众抓行风,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垂直管理单位政风行风显现新状况。几年来,中央、省、市对一些重要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北仑作为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垂直部门相对密集,当前驻我区的政府垂直单位有22家,此外,还有移动、联通、自来水、银行、保险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性行业单位34家。实行垂直管理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但在客观上也弱化了地方政府的监督权,造成垂直管理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当前垂直管理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体制方面问题,如,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分设为人民银行系统和银监系统,但是对银行机构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不明确。人事管理方面问题,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人员流动极少,造成人员在一个单位任职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腐败行为。廉政方面问题,垂直部门财务独立,部门领导对单位财务使用不规范,出现违规送礼贿赂等现象。效能方面的问题,有的单位与地方配合意识不够强,不服从地方统一部署。
    4、基层站所作风建设深受关注。近年来,街道(乡镇)体制改革强镇扩权后,基层站所作用越来越重要,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不满意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站所的作风建设。当前,基层在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垄断经营与民争利,一些垄断行业利用资源优势,为自身谋私利,损害企业、群众利益。执法不公、不严、不力现象。行政不作为、效率低下,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对待企业群众工作方式简单。
    二、创新区域纠风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1、适应纠风工作定位转变的需要。2004年,中纪委第三次全会把纠风工作由“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界定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纠风工作的针对性更加明确;随之也要求纠风工作外延进一步扩展,从紧盯部门和行业向关注群众延伸;纠风工作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不仅仅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都属于纠风内容。北仑区域开发开放带来了临港大工业、外资企业以及外来人口的集聚,逐渐形成了外资工业园区、农村新社区等各种主体功能区块。这些区域外来民工相对集中,而自身维权意识却相对薄弱;各种问题相对集中,而公共管理相对薄弱。面对区域出现的新问题,纠风工作必须及时转变思路,创造性开展区域纠风工作,以适应新的纠风工作定位的需要。
    2、深化纠风工作宗旨的需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开展纠风治理最基本的工作宗旨,开展区域纠风工作是深入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工业园区、农村新社区等地域区块新矛盾突出,由于工资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劳资双方冲突事件,严重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周围的人民群众对此深表不满。在这些区域建立区域纠风组织,开展区域纠风工作,也是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必须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区域纠风着重点在于预防不正之风,只有紧紧依靠群众的大力参与,才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防止形成新的不正之风。
    3、拓宽纠风工作领域的需要。传统的纠风专项治理大多针对单一系统(行业),如,教育乱收费、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治理等;或者针对单一事项,如,评比达标表彰清理等。面对形势的发展,垂直管理单位和基层站所作为两个纠风治理新领域,相对于传统领域有不同的特点,治理涉及单位比较多,涉及事项相对比较宽泛,治理难度相对比较大。垂直管理单位大多具有审批权、执法权,直接关系到区域投资环境,针对垂直管理单位开展区域纠风工作,也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站所直接面对民众,服务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纠风工作必须相应延伸到基层,拓宽治理领域。
    三、当前开展区域纠风工作的几点思考
垂直单位、基层站所以及工业园区(社区)、农村形势的变化,对纠风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区从沿海开放区域特点出发,对区域纠风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1、纠风治理依托区域组织平台,向园区、社区拓展。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园区、农村新社区等各种功能区块的产生,新的管理组织也应时而生,比如,工业园区的区域化党建组织、和谐共事理事会等组织,纠风治理要适时依托区域组织,向工业园区、社区拓展。北仑区依托区域化党建模式,同步设立了区域纪检组织,同时积极开展区域纠风工作,统筹乡镇(街道)和区域党组织工作力量,落实区域纠风工作任务。近年来,北仑区开通电台“阳光热线”和电视台《沟通》栏目后,区域纪检组织帮助收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协助组织辖区代表参与沟通对话;参与组织 “阳光热线”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区域纪检组织还积极参与调解居民与企业矛盾,维护基层稳定。
     2、纠风治理依托群众监督平台,向多领域全覆盖推进。为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各部门聘请了群众代表,担任本系统的行风监督员,但是自己邀请的监督员监督自己人,监督效果难免打折扣。而这些监督员是宝贵的监督资源,纠风治理要依托这些资源,向多领域深入推进。北仑区在基层设立党风政风行风民意监测点,由纠风办组织牵头,以街道(乡镇)分片,全区设立50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负责人一名,配备3-5名监测员,共聘请了194名社会各界人士为监测员,构建全区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信息监测网,较好地整合了各领域优秀的行风监督员,推进多领域纠风治理工作。在2008年民主评议卫生行风活动中,组织民意监测员对所在地各医院进行明查暗访,收集辖区群众对医院的意见建议31条,为民主评议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3、纠风治理依托联席会议平台,向驻区垂直单位渗透。垂直单位服务于地方、执法在地方,权力大监管难,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地方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依托联席会议平台,将垂直单位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行风监督,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北仑区组织22家驻区垂直单位建立党风政风行风联席会议制度,在纪委纠风室设立日常办公机构,协调全区单位共同抓垂直单位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初步形成了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的联合监管模式。着力从领导、部门、基层三个层面入手,以确保政府政令畅通、部门权力规范运行、基层服务优质为目标,探索垂直管理单位监督管理模式。主要做法:以会议联系机制、测评激励机制、热线监督机制等三重机制抓单位领导,确保政令畅通。从执法环节、管理环节、服务环节、审批环节、廉政环节等五个环节抓部门,促进权力规范。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为载体抓下属基层站所,把垂直单位基层站所纳入到北仑区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推进作风转变。
    4、纠风治理依托评议和创建活动平台,向基层站所延伸。沿海开放地区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后,街道(乡镇)责任越来越大,区域社会管理、经济建设需要基层站所的紧密配合,而基层站所由机关部门管理,有时与街道(乡镇)步调不一致。以评议和创建活动为载体,赋予街道(乡镇)一个有力的工作抓手,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北仑在2007年开展评议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顺势将纠风工作向基层延伸,由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牵头,建立各乡镇(街道)基层站所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有62个部门(单位)的315家基层站所参与活动。区纠风办负责全区评议和创建工作总体部署,各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开展辖区基层站所评议和创建工作,各主管部门和行业单位负责组织好下属基层站所(办事窗口)问题查找与整改工作,总结挖掘培育典型。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单位在部门目标考核时给予加分,对发生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扣分,从而促进基层站所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