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党风政风

泉州市人民政府纠风办:纠风工作为群众服务的几点思考

来源:益阳市纪委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3-24

    近年来,纠风工作在为群众服务,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公开办事制度的推行,政风行风热线的普遍开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深入开展,专项清理领域的拓展,使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越是工作深入开展,越显示出纠风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按照 “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要求,提升为群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当前纠风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损害群众利益和群众感情的不良行政行为或服务行为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分析一些根源性的问题。
    (一)以民主政治为手段推进纠风工作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尝试,但从总体水平上看还有欠缺,这突出表现在人民监督政府的体系不健全上。一是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政风行风建设经常被看成软任务,一个单位的政风行风出现问题,并不需要象安全责任事故那样受到追究。有的单位政风行风评议连年名列最后三名,但只要上级认可业务工作,照样提拔当官。这就导致一些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诸多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不正之风产生。二是政府评价体系不健全,有的地方多头开展开展评议活动,纠风办、效能办、文明办、党工委同时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在执行上各自为政,一些地方的民主评议活动工作不深入,缺乏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科学的测评体系,中立的测评机构,测评结果没有办法得到实际应用。三是政府部门和群众相互沟通平台不完善,近年来开展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在一些地方逐渐流于形式,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想暴露自己的弊端,而一些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够强,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愿意向纠风部门反映,宁愿找熟人,托关系解决,依靠评议和热线搜集到的群众反映问题数量有限,质量不高。
    (二)政府与群众,企业与群众的利益关系没有很好的理顺。一些地方政府违背群众的意愿,热衷项目开发,超前建设,拆迁补偿不到位,强行征用群众的土地房屋。同时把一些不应该由群众负担的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嫁给群众负担,如要抓治安,就向群众收取治安联防费等,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一些本来为群众办的好事,因不切实际,没有很好和群众沟通,向群众乱收费,引发群众的上访。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利益驱动,违规建设,违规排污,违法生产。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处理不力,群众反映强烈。
    (三)保护群众利益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一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研究滞后,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现实中,如何推进民主政治,如何在纠风工作中发挥群众的作用,如何从源头上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特别是从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形成制度规定,防范新问题的出现研究不深,新的对策不多,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纠屡发。二是一些部门和行业自行设置的规定中隐含损害群众利益的条款,虽然经过清理,但力度不够,有的部门出问题就推说是上面的规定,没有办法整改,不主动找办法解决,导致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仅旧的增加群众负担的规定千方百计要保住,而且还在出台新的不合理规定。三是现存的一些规章制度原则性规定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具体较少,一些政策规定告知群众方式不够公开透明,群众没有办法充分运用有关制度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纠风工作的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对纠风工作的职能不清楚,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政风行风热线的群众面还比较小,主动向纠风部门反映行政管理上的不公、不廉,不勤行为的较少。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风行风热线、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等工作载体近几年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工作载体都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有的效果开始减退。如何深入发动群众,常变常新,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挖掘新方法,推出新载体,拓宽新领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纠风工作中来,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思路和对策
    抓好纠风工作为群众服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思考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坚持把为群众服务贯穿于纠风工作的全过程。防止公仆和主人发生错位,让群众满意应当成为纠风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不管是抓纠风工作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和专项清理,时刻都不能忘记为群众服务这条工作主线,时刻都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时刻都要把群众的支持作为最大的依靠,要切实把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贯穿于纠风工作的全过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层层负责,使为群众服务工作在每个单位都有人管事,有人监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可能就地消化,把不正之风压缩在尽可能低的层次上。要大力开展以提升为群众服务水平为主线,推进树行业新风,培育各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的活动,以点促面,从整体上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在公共服务行业,要把品牌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亲情化服务”活动,升级服务档次,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行业
    (二)坚持依靠群众抓纠风,抓好纠风为群众服务。在任何社会,作为个体的群众政治力量都是潺弱的,但作为群体的群众永远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纠风实践证明,只有有组织地引导群众参与到纠风工作中来,才能形成强大的正义力量,有效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因此,抓纠风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要敞开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如拓展政风行风热线受理群众投诉的功能,建立政风行风网站,开通政风行风短信平台,开设群众反映问题的QQ群,开办大型政风行风对话会,开展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的活动,尽可能收集、疏理、消化、整改群众反映的问题,使纠风工作真正做到问计于民。要扩大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加大民评代表暗访活动的力度,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件,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上,让群众参与到民主决策上来,使群众的利益最大化,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信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特别是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作为纠风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评议基层站所,政风行风热线走进基层、农村、社区活动,实现纠风工作的重心下移,以为基层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为重要内容,密切党群关系。要大力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务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让群众了解政务活动,监督政务活动,消除政务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应当看到,一些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产生有历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单靠常规的方法难以取得好效果,只有开拓创新,才能破解存在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因此,一要抓改革,改革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工作流程,改革服务群众的方式,使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如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等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就应优先考虑从改革入手,切除病原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要抓源头,把预防和治理不正之风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如对公权力进行约束,规范公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扩大民主决策的范围,压缩不正之风产生的空间。三要抓整改,纠正单个的不正之风效果往往是有限的,要分析不正之风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举一反三,改进为群众服务的方式,堵塞制度漏洞,防范新问题的出现,促使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效降温。
    (四)坚持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纠风工作为群众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只有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并进行曝光,才能提高一些单位和个人搞不正之风的成本,才能增强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信心,才能形成纠风工作的威慑力。因此,要经常对服务群众的单位开展暗访活动,对不良行为公开曝光,使服务部门不敢对群众因恶小而为之,因善小而不为。对侵害群众权益和伤害群众感情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要小题大作,开展专题治理,通过查处一个案件,推进一项工作,刹住一股不正之风,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