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紧紧围绕解决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清理各类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清理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532项,撤销2488项,保留44 项,减少98.3%,每年可节约经费4.98亿元;清理面向乡镇(街道)的检查考核项目2844项,撤销2815项,保留29项,减少99%,每年可节约经费1.6亿元,减轻了基层和企业负担,推动了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转变,优化了科学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把清理工作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位置来抓
党政机关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突出表现。广东省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为确保任务完成,省里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省委常委、副省长具体落实,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在《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普遍开展了一次大宣讲、一次大家谈、一次现场体验和一次听取基层意见等“四个一”活动,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为清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精心组织,从严要求,全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项目
广东省紧紧围绕三个重点环节,扎实有序开展清理工作。
(一)摸清情况。坚持“三管齐下”:一是抓自查。要求各地各单位如实填报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活动情况登记表,说明拟保留项目的名称、依据、规模、所需资金及来源等。二是抓核查。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对上报情况进行核查,防止瞒报、漏报。三是抓调查。在摸清全省情况的基础上,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发放调查问卷2万多份,深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二)严格审核。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项目,采用“四看四取舍”的办法进行仔细甄别、审核:一是看依据。对法律法规规章确有规定或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确有要求的,予以保留;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撤销。二是看作用。对推动工作作用明显的,予以保留;对作用不明显的,坚决撤销。三是看成本。对列入日常工作、有财政预算的,予以保留;对出资不明、耗资巨大的,坚决撤销。四是看负担。对程序简洁、周期较长的,予以保留;对层层加码、费人费力、交叉重复的,予以撤销或合并。如检查考核项目,清理前各地各单位共上报2844项,我们先归类合并为356项,并按内容不同划分为党风廉政建设、经济社会管理、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7大类,然后再对检查考核任务过重的计生等项目进行简化,对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交叉检查项目予以归并处理。
(三)报批公示。省清理工作办公室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清理意见,并分片召开清理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对省直部门和地级以上市拟保留项目进行逐项协商,研究提出保留、合并或撤销的方案,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最终确定的保留项目,由省委办、省政府办公厅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深化和巩固清理工作成果
坚持边清理整顿、边建章立制、边改革完善,有力巩固了清理工作成果。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我省先后制定了4个规范检查考核、严格控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文件,对举办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项目作出具体规定。如,地市和县级一律不得举办自行设置的项目;明确规范保留项目的举办原则、经费来源和使用、适用范围、报批程序等,使各部门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深化源头治理。按照大部制的要求,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深圳、佛山顺德等地行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大力精简各类临时议事协调机构,2009年省直议事协调机构由113个减少为62个,精简率达45%。积极开展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省本级第四轮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70项,占总数的53.6%。中山、佛山等地还实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坚持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省纪委、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查处了4起借举办活动之机向企业和社会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的违纪违规行为。省纠风办每年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通报。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把清理工作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位置来抓
党政机关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突出表现。广东省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为确保任务完成,省里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省委常委、副省长具体落实,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在《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普遍开展了一次大宣讲、一次大家谈、一次现场体验和一次听取基层意见等“四个一”活动,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为清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精心组织,从严要求,全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项目
广东省紧紧围绕三个重点环节,扎实有序开展清理工作。
(一)摸清情况。坚持“三管齐下”:一是抓自查。要求各地各单位如实填报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活动情况登记表,说明拟保留项目的名称、依据、规模、所需资金及来源等。二是抓核查。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对上报情况进行核查,防止瞒报、漏报。三是抓调查。在摸清全省情况的基础上,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发放调查问卷2万多份,深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二)严格审核。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项目,采用“四看四取舍”的办法进行仔细甄别、审核:一是看依据。对法律法规规章确有规定或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确有要求的,予以保留;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撤销。二是看作用。对推动工作作用明显的,予以保留;对作用不明显的,坚决撤销。三是看成本。对列入日常工作、有财政预算的,予以保留;对出资不明、耗资巨大的,坚决撤销。四是看负担。对程序简洁、周期较长的,予以保留;对层层加码、费人费力、交叉重复的,予以撤销或合并。如检查考核项目,清理前各地各单位共上报2844项,我们先归类合并为356项,并按内容不同划分为党风廉政建设、经济社会管理、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7大类,然后再对检查考核任务过重的计生等项目进行简化,对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交叉检查项目予以归并处理。
(三)报批公示。省清理工作办公室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清理意见,并分片召开清理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对省直部门和地级以上市拟保留项目进行逐项协商,研究提出保留、合并或撤销的方案,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最终确定的保留项目,由省委办、省政府办公厅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
三、健全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深化和巩固清理工作成果
坚持边清理整顿、边建章立制、边改革完善,有力巩固了清理工作成果。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我省先后制定了4个规范检查考核、严格控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文件,对举办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项目作出具体规定。如,地市和县级一律不得举办自行设置的项目;明确规范保留项目的举办原则、经费来源和使用、适用范围、报批程序等,使各部门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考核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深化源头治理。按照大部制的要求,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深圳、佛山顺德等地行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大力精简各类临时议事协调机构,2009年省直议事协调机构由113个减少为62个,精简率达45%。积极开展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省本级第四轮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70项,占总数的53.6%。中山、佛山等地还实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坚持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省纪委、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查处了4起借举办活动之机向企业和社会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的违纪违规行为。省纠风办每年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