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整个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经历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锻炼与考验,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是一支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信赖的、能够担当起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任的、具有战斗力的队伍。这支队伍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执纪,作风正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同各种歪风邪气和腐败分子作斗争,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树立了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形象,被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誉为“三个代表”的忠诚执行者、积极实践者和坚强捍卫者。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机构虽然健全,人员却在减少。精简企业内设机构,减少企业管理人员,重新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是企业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中型的国有企业的纪委,一般至少都配有专职纪检干部三至五人。1993年纪委监察合署办公后,在人员的配备上虽然比合署前各自的人数相加起来有所减少,但工作中还没有感到人手紧张的压力。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的机构、人员一次次精简,一个同样的中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加起来一般最多也不会超过三人了。而这个数字与同时期的党政机关的纪检监察干部配备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的现状是:国有企业凡设党委的一般仍设有纪委,也就是说,企业的纪检监察机构都很健全,但从事纪检监察的人员却在逐年减少。人员少,会不会影响纪检监察工作?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2、年龄结构偏大,干部队伍老化。年轻化是干部队伍建设“四化”中的重要一化。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的人员相比,从事纪检监察的干部年轻化问题尚难如人愿。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一些企业纪检监察干部本身年龄就偏大,知识结构也较单一,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故而业务素质也就不会太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精简,加之年轻干部的竞争上岗,一些原本就不年轻、大都多年从事党群工作的干部(一般为企业的中层干部),他们离退休还相差三、五年,又不便安排到别的岗位或部门,怎么办?暂且到纪委监察部门去“养老”吧。好在纪委机构的级别比组织、宣传等机构高半级,任命个纪委副书记或者科级纪检员,仍属企业的中层干部,待遇不少,被安排者亦没多大意见。这部分人员的进入,应该说客观上加速了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老化。
3、交流力度不够,工作缺乏创新。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交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多年来,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到别的岗位不多,有不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都在十年以上,有一部分在十五年以上,还有小部分已达二十年以上。由于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交流较少,必然导致视野相对狭窄,沿用不合时宜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这样,势必会造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固步自封、难有更大的作为;同时,由于受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加之纪检监察工作难度大、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等,从而使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不够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服从、应付的较多,要求得到交流的愿望较为迫切。
4、整体素质较高,尚存薄弱环节。不可否认,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诸如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掌握尚不够全面,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还比较缓慢等。这其中,最突出的应该体现在办案问题上。原中央纪委副书记刘丽英同志曾说过,查办案件是反腐败最有力、最直接的行动,是我们党惩治腐败的最主要手段,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最重要标志。而要查办案件,首要的前提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办案队伍。实际情况如何呢,从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来看水平还不是太高,无论是查账方法还是取证技巧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极少数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至今尚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整的办一个案子。一旦企业发生案子,只好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求助。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上述不足,无疑会影响到中央关于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在它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上努力创新的一再要求的贯彻落实,到头来,必将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如何不断提高企业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党委、行政必须高度重视、支持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这是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企业纪检监察组织虽然受企业同级党委、行政与上一级纪检监察组织的双重领导,但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人、财、物均出自企业,支配权也在企业,因此,企业党委的重视、行政的支持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如果一个企业的党委、行政领导尤其是两个“一把手”能够充分认识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党的建设及党的工作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搞好国有企业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个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也必定会富有成效。
2、应当强化对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三种教育。一是信念教育。前面说过,当前有些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信心不足,其主要表现就是思想还不够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是很高。因此,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将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解决了理想信念问题,他们才能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奉献精神教育。我们知道,在企业,与其他部门相比,纪检监察在人们的眼中一般都是“清水衙门”,是一个清苦的机关,这就要求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具有不怕吃亏的思想,自觉献身于党的纪检监察工作。没有奉献精神,就谈不上安心纪检监察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三是“公仆”意识教育。所谓“公仆”意识,就是要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在企业,主要体现在多想职工群众之所想,多干职工群众想干之事。尤其要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广大职工群众。这些都需要树立较强的“公仆”意识作保证。
3、弘扬认真学习的风气。行动上的自觉和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实。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工作能力。学习的内容很多,当前,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纪检监察干部的头脑,使之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努力学习经济、科技、金融、历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加大交流力度,充实新鲜血液,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活力。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有效和必要的岗位交流,可以使之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交流的方式一是系统内的。这又可分横向和纵向两种情况。所谓横向,即在同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内部所设的各个岗位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纪检监察干部能够系统地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各项业务,提高综合素质;所谓纵向,即是在上下两级纪检监察机构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纪检监察干部能够熟悉机关与基层的工作方法,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二是系统外的。这种交流,就是把那些富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的干部交流到其他工作岗位。这样做,可以促进相关单位的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在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力度的同时,要针对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法律专业人才,会计、审计等专门人才所占比例较小,以致造成查账难、难办案的现状和腐败现象将越来越趋于“高智能化”的严峻形势,应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