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清风要闻

深度挖掘地域特色 打造廉政文化精品

来源:中共益阳市纪律委员会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2-02

益阳花鼓文化、茶文化、竹文化、莲文化,来源于民间,具有泥土的芬芳。同时,高于生活,富有时代廉政文化的理念,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充满活力。

    “陶大人离京巡漕运,漕官们送礼挤破门。第一把火,就烧送礼人……”近日,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搭建的仿真戏台上,一场花鼓戏《陶澍严惩送礼人》正在倾情演绎。“陶澍巡漕‘仅半勒而办五百万石之米,为前后十余年所未有’,特别是漕官不敢再贪污勒索,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才是当官者所为啊。”通过观看廉政花鼓戏,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有所感悟。
    近年来,我市纪检监察系统整合当地廉政文化社会资源,充分挖掘花鼓文化、茶文化、竹文化、莲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丰富廉政文化建设载体,不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使益阳廉政文化呈现出了浓郁的历史内涵和地方特色。

清风廉韵——“花鼓”文化
    益阳被称为“花鼓窝子”,花鼓戏喜庆的腔调,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我市积极发掘整合地方戏曲资源,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名人的廉洁道德风范。陶澍、胡林翼、周立波、周扬等益阳文化名人影响深远,市纪委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搭建仿真戏台,积极主动宣传推介陶澍廉洁奉公、执法严明,精心编排了花鼓戏《陶澍严惩送礼人》,让参观者接受了廉政文化洗礼。
    创新民俗文化载体。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载体,创新表现形式,贴近百姓生活,推出一系列廉政文化精品。赫山区在《一钱太守》中,以水乡美景、大幅水墨兰花背景为代表的益阳特有文化元素的舞美设计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化县创作的弹词《火一样的情怀》深受百姓喜爱。桃江县将包青天、海瑞、陶澍等清官的感人故事用皮影戏、剪纸等独特形式展示,这种形式,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
    打造现代文化特色。以地方戏曲为资源,以典型案例为题材,编创了大量现代廉政花鼓戏。赫山区以《后汉书?刘宠传》为蓝本,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一钱太守》的基础上,结合益阳花鼓戏的特点进行移植再创作,创作了《一钱太守》,并在全市巡演,深受群众喜爱;资阳区以益阳反腐卫士黄志勇为原型创作的花鼓小戏《紧急回家》,一上演就受到群众的好评;安化县编写的少儿歌舞《好爸爸》参加湖南省廉政文化节目汇演获二等奖;大通湖创作的现代花鼓戏《但愿人长久》久演不衰,在全省巡演280多场,场场爆满。高新区《镇长下村》、《纪检卫士》、《换岗记》等原创剧目,赢得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刚正不阿——“竹”文化
    楠竹是正直和气节的代名词,桃江县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该县坚持紧扣竹之内涵,颂扬竹之情操,培育了极具竹乡特色的廉政文化,建成了“一场一带一走廊一诗墙”四大景观。
    廉政文化广场。以竹之正直有节为传播主题,依托桃花江广场建成,占地100余亩,场内培植了40多笼1500余株直竹,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排列,笼笼直竹,竿竿挺拔,诠释了竹之正直凛然。设置了14块28个版面的廉政文化宣传牌,内容紧扣正直有节、秉公用权这个主题设计。
    廉政文化风光带。结合桃花江沿江风光带是人民群众休闲健身聚集地的实际,以普通民众为传播受众,以竹之虚心朴实为传播主题,依托桃花江风光带建成了廉政文化风光带,全长3公里,风光带内修竹葱笼,青松挺拔,竹松相间的自然景观传播了竹之虚心朴实。同时,在桃花江畔设置了25块50个版面的廉政文化宣传牌。
    廉政文化走廊。结合桃益公路沿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民兄弟多的实际,以基层干群为传播受众,以竹之大公无私为传播主题,依托桃益路建成了廉政文化走廊,引导农村干部以民为本。廉政文化走廊全长10公里,廊内有竹海7000多亩、竹林300多亩、竹院200多个。设置了40块廉政文化宣传牌。宣传牌内容紧扣农村实际,包含《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农村党员干部六要六不要”、“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等。
    廉政文化诗墙。以诗咏竹育人,引导持操守节。诗墙全长60米,选录咏竹诗100首,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界,共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金元朝、明朝、清朝7个部分,纵贯中华民族自先秦两汉以来1800多年的历史。诗墙以楷、隶、行等多种书法艺术为表现形式,运用雕刻工艺,既表现了竹之神貌风骨,又展示了中华书法艺术之瑰丽多姿。

清正廉洁——“茶”文化
    “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历来受人推崇,市纪委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设置了“品茗话廉”和“品茗悟权”两个主题视频区,让参观者在观看廉政视频的同时,品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思为政之道、修身之方、处世之法。安化县作为黑茶之乡,充早在1072年建县以前就以产茶而名,该县分发掘茶文化中“清廉节俭、淡泊宁静”的精神内涵,精心打造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廉政文化。
    建立机制,确保推动力。出台了《关于开展以“茶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七进”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专门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制度轨道的前行,使“茶廉”文化建设不是“虚”工作,而是硬指标,确保了“茶廉”文化建设的有效推广。
    注重融合,增强渗透力。在资江沿岸,该县投入30余万元,设立了100余块“茶廉”文化宣传牌(灯箱),打造了省道308线“百里画廊”、东坪沿江路风光带和湾竹塘休闲广场廉政文化走廊;在全县各机关单位、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开设了“茶廉”文化学习园地,“一杯清茶问古今,两袖清风为苍生”等“茶廉”文化格言警示张贴和悬挂在醒目位置,时刻警醒着党员干部;在全县各村、社区,结合“农家书屋”建设,为村、社区配备廉政书籍、廉政影视资料等,使“农家书屋”成为“廉政书屋”;在公务接待中,提倡“以茶代酒”;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了茶叶的种植、生产、销售的各个阶段,“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等消费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消费时尚。通过这些雅俗共赏的“茶廉”文化平台的搭建,将茶的高贵品质和修身养性的特点与安化人的“悟廉”与“养廉”完美融合,奠定了“茶廉”文化建设广泛的群众基础。
    丰富活动,提升影响力。该县确定每年七月为“廉政文化宣传活动月”,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茶廉”文化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如:通过茶文化节、茶文化讲座、茶文化论坛等宣传“茶廉”理念;向社会各界征集具有廉政特色的茶谣、茶歌、散文、杂谈、格言警句等,将其编辑成《安化县“茶廉”文化专辑》在全县发放;定期寄送“清茶一杯、两袖清风”等内容的“茶廉”短信,温馨提醒,晓理启迪;开展以“茶廉”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演讲比赛等活动;创建“茶廉”文化进企业的示范点和企业“茶廉”活动室;在茶马古道、龙泉洞等旅游景区,开展廉政文化进景区活动,大力发展“茶廉”旅游产业,等等。使“茶廉”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寓廉于心——“莲”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是花中君子,又名“青莲”,谐音“清廉”,自古以来就是清正廉洁的象征。基于莲花的丰富内涵,益阳市以“莲”倡“廉”。
    以莲景为平台,赏莲悟廉。以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湖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益阳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的百亩荷塘为依托,深入开展“观莲、展莲、颂莲”等活动。同时,以莲景为载体,以廉政文化为主线,挖掘整理古今中外廉政典故、格言等,建成了勤政文化展览室。室内,一条条廉政格言警句、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廉政故事,一张张廉政漫画作品,发人深省;室外荷花亭亭、碧叶田田,莲香沁人心脾。并在清溪村,益阳作风建设教育基地,深入宣扬廉洁文化精神,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当一天农民,吃一天农饭,干一天农活、访一天民情”等蕴含反腐倡廉精神的主题活动。
    以莲韵为主线,写莲思廉。全市开展了“森华杯”党风廉政建设全国诗文大奖赛,面向全国征集到廉政散文诗、新诗等作品4200余件,其中写莲咏莲的散文诗、新诗等作品共900余件。沅江市开展了全市廉政文化大赛,广泛征集教育警醒作用的书法、美术、摄影和文学四大类作品,共征集作品538件,评选出优秀作品62件,并出版发行《天下洞庭》沅江廉政文化大赛作品专刊。如:书法作品《爱莲说》,摄影作品《清君》、《白荷洁》、《映日荷花别样红》,美术作品《荷风》、《碧倚红妆》、《荷花仙子》……通过写“莲”、画“莲”、摄“莲”等创作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莲”中思廉,使廉洁成为流淌的文化气韵,深层渗入干群心中,使崇廉敬廉成为“文化自觉”。
    以莲洁为载体,观展学廉。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依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与廉谐音的独特意蕴,打造具有喻廉涵义的人文景观。在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莲花的阴刻画,简洁质朴、清幽典雅的环境使人未入展厅而先感廉意。百廉墙由各种不同字体的“廉”字构成,象征人人思廉、倡廉、践廉,社会才会清廉。一幅以中国水墨画莲花为内容的“清廉一生、幸福一生”的公益画置于尾厅,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相融共生,增加了廉政文化传播的生机与活力。廉政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载体创新,形神同步。在全市开展“学以强能、知以正行”的读书活动和“廉政法规知识”学习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认真读一本“廉”书,记录读“廉”笔记,写一篇读“廉”心得,促进干部在自我学习中升华思想境界,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