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古人这些话,意在告诫人们当以贤人哲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心存定力、以道正己,永葆清廉的本色。”6月26日,市博物馆“流动国学堂”走进南县中鱼口镇育红小学,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让同学们从古代廉洁文化中汲取丰富滋养。
市博物馆老师们带来国学铜镜讲座,向同学们讲述铜镜的起源、形状纹饰以及背后的故事,介绍“以铜为鉴,可正衣冠”等典故,将廉洁文化融入传统历史文化。
铜镜又称照子、铜鉴,古人用来照容,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正面磨砺光亮以使面容显现,背面铸有纹饰,既作装饰,也用作对幸福美好的祈祷。由于镜子能直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又引申为检验或对照自己的行为,因此古人常把廉洁比作铜镜,寓意为以镜为鉴、廉洁奉公。“明镜高悬”象征着公正廉明,也寄托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是手工环节——铜镜的拓印,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用墨汁把铜镜背后的图案拓印到宣纸上,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