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儿媳,嫁闺女,不攀比,创新意;丧事简,不挑剔,可火化,省土地……”这段在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太阳庵村村民中广为传唱的新“三字经”,是该村干部群众集体酝酿、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
今年以来,“刹人情歪风”专项整治行动在益阳强势推进。“行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区、乡镇、村三级明察暗访组多次进行暗访督查,发现最贴近群众、又最接地气的‘最后一公里’节点还是在村(社区),于是决定将工作重心下移,以促进、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助力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一名专项行动小组成员这样介绍。
今年3月以来,各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指导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对原族规、村规、行规进行梳理,结合政策、法律和当地实际,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打造群众亲自参与制定、自愿遵照执行的各村“名片”。
目前,赫山区156个行政自然村、51个社区居委会已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了全覆盖。
为了让村规民约从挂在墙上的文字变成入脑入心的行为准则,各地纷纷开动脑筋,创新了形式。与泥江口镇的三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笔架山乡的快板、八字哨镇的地花鼓戏、新市渡镇的小喇叭、以及多个乡镇的大型电子屏幕、微信和村级广播推送。
润物细无声。3月23日,笔架山乡村民杨钊和周围600多位村民一起,观看了新崇安村村干部自编自导自演、宣扬村规民约和文明新风的快板表演,回家后立即拆掉了办满月酒的拱门。他向记者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我也要为文明乡村的建设出一份力。”
个别村民不遵守村规民约怎么办?“有招!与村规民约同时出台的,还有红白喜事理事会,这是个民间组织,成员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和村支两委配合,主动上门宣传督导,作用不容小觑咧。”龙光桥街道一名纪工委专干介绍道。
泥江口镇南坝村张雨来的母亲去世,9个子女原计划唱3天戏、办20多桌酒席,经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反复做工作,最终退掉了租用的拱门、气球和乐队,只保留了家人和至亲参加的几桌酒席,菜品也尽量简单,刚好够吃。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劝阻了8起简办的喜事,按一堂酒最低标准随200元“份子钱”算,一个季度已经为村民减少人情支出1600元。”泥江口镇南坝村两委委员蔡红福介绍说。
“以前在我们农村,搬家、结婚、生日,各类红白喜事酒搞个不停,家家都讲究拱门气球要多、酒席场面要大,亲戚朋友要随“份子钱”。随一、二百元“份子钱”还算少的,多的要随四五百。如今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不收亲戚以外人员的红包礼金,每年光这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减负“人情债”至少5000元。”蔡红福掰着手指算了这样一笔账。
“承诺书给党员干部戴上‘紧箍咒’,村规民约对群众进行柔性‘劝导引’,上‘堵’下‘疏’,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群众的人情消费减轻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了,我们期待的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正在回归。”赫山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的介绍透着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