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谦,就是不自满、不自大、不自傲、不自恃。谦,是低调的人格魅力、崇高的修养境界和严谨的人生态度。“谦,德之柄也”。“谦者,众善之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古今中外都把谦视为优秀人格的基本要素。对领导干部来说,谦还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品质,一种虚怀若谷的风范,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厚德载物的雅量。
“君子泰而不骄”。越是成熟饱满的谷子,越是低下头。谦虚的人,看得透而不躁,想得远而不妄,站得高而不傲,行得正而不惧。古人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到了多高的位置,无论掌握多大的权力,都要以谦养德,防骄戒躁,清醒地认识自我,正确地把握自我,真正做到“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能力,养成优良作风。
治学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自以为是,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是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俗话说:“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谭嗣同说:“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谦虚,意味着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全知全能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事事都通的全才,无论资格有多老,学历有多高,都要好学不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勤于向人请教,乐于接受指点,勇于改进提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领导干部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做人要谦和。心存谦和,人自相敬。做人谦和,展示的是人格的魅力,蕴涵的是人品的真诚,放射的是人性的光泽。亚里士多德说:“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恭是和善,对下级谦恭是高贵,对所有人谦恭是安全。”做人谦和,在待人接物方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的思想理念,做到谦以待人、虚以接物,不妄自尊大、颐指气使,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领导干部要具备豁达容人的美德和气度,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平易近人,在谦让平和中与大家团结共事,融为一体。“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接近别人,别人才愿意接近你。领导干部谦卑的品质和谦和的态度,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赢得党员群众的敬重。领导干部做人谦和,要学会正确对待同志,尤其是基层的干部群众,要从“被人高看一眼”转变为“高看群众一眼”,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可以吐露心声、诉说疾苦的亲人。
干事要谦逊。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谦逊的人,总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所达到的水平与别人相比还有差距。在进步与成功面前,谦逊是清醒剂,更是原动力。如果得意于小有进步,满足于一得之功,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铁人王进喜说:“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领导干部要以谦逊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功劳越多,成绩越大,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在居功自傲中迷失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曾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谦虚谨慎。领导干部做到干事谦逊,就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纳合理建议,发扬民主,谨慎决策,防止盲目拍板、急躁冒进;就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凡事追求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就要克服自满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把每次成功都当作新的起点,而不是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作了一点贡献就自我陶醉。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面对群众的愿望和期待,领导干部要对事业保持满腔热忱,常怀谦恭之心,勤谋兴业之道,自我加压,虚心进取,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息,不断向新的目标奋进。(市委常委 市纪委书记 黄进良)
“君子泰而不骄”。越是成熟饱满的谷子,越是低下头。谦虚的人,看得透而不躁,想得远而不妄,站得高而不傲,行得正而不惧。古人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到了多高的位置,无论掌握多大的权力,都要以谦养德,防骄戒躁,清醒地认识自我,正确地把握自我,真正做到“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能力,养成优良作风。
治学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自以为是,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是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俗话说:“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谭嗣同说:“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谦虚,意味着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全知全能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事事都通的全才,无论资格有多老,学历有多高,都要好学不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勤于向人请教,乐于接受指点,勇于改进提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领导干部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做人要谦和。心存谦和,人自相敬。做人谦和,展示的是人格的魅力,蕴涵的是人品的真诚,放射的是人性的光泽。亚里士多德说:“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恭是和善,对下级谦恭是高贵,对所有人谦恭是安全。”做人谦和,在待人接物方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的思想理念,做到谦以待人、虚以接物,不妄自尊大、颐指气使,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领导干部要具备豁达容人的美德和气度,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平易近人,在谦让平和中与大家团结共事,融为一体。“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接近别人,别人才愿意接近你。领导干部谦卑的品质和谦和的态度,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赢得党员群众的敬重。领导干部做人谦和,要学会正确对待同志,尤其是基层的干部群众,要从“被人高看一眼”转变为“高看群众一眼”,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可以吐露心声、诉说疾苦的亲人。
干事要谦逊。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谦逊的人,总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所达到的水平与别人相比还有差距。在进步与成功面前,谦逊是清醒剂,更是原动力。如果得意于小有进步,满足于一得之功,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铁人王进喜说:“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领导干部要以谦逊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功劳越多,成绩越大,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在居功自傲中迷失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曾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谦虚谨慎。领导干部做到干事谦逊,就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纳合理建议,发扬民主,谨慎决策,防止盲目拍板、急躁冒进;就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各项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凡事追求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就要克服自满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把每次成功都当作新的起点,而不是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作了一点贡献就自我陶醉。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面对群众的愿望和期待,领导干部要对事业保持满腔热忱,常怀谦恭之心,勤谋兴业之道,自我加压,虚心进取,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息,不断向新的目标奋进。(市委常委 市纪委书记 黄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