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即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为政者, 莫善于清其吏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廉,是为政者的价值原点和底线,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操守。古往今来,清正无私、廉洁奉公,为人民所称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为历史所唾弃。领导干部从政必廉,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
“公生明,廉生威”。“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知廉、爱廉、倡廉、守廉,是领导干部道德和品行的一种修为,更是一种榜样和人格的力量。“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廉为本、洁身自重,在政治上把握原则,在行动上把握分寸,在生活上把握小节,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沾,“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坚决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
在思想上坚守廉。“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不防,则无所不为。思想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信念的坚定是最根本的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更是拒腐防变的根本。领导干部只有牢牢筑起思想的“防火墙”,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才能不被金钱美色所俘虏,不被糖衣炮弹所打倒,不被污泥浊水所淹没。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干部或党员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领导干部要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党的宗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漠视群众疾苦,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规避制度监督,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滥用手中权力。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理论学习不间断、思想改造不间断、党性修养不间断,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和道德上的高尚,时刻坚守精神阵地,不“开口子”、不“留空子”,让诱惑无缝可钻,让腐败无处容身,始终保持心灵的纯洁、清正。
在行为上遵循廉。“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子罕“以不贪为宝”,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拒收黄金,体现了古代廉吏的做人底线和行为准则。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首先要弄清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自觉用党的要求、用党的各项廉政规定来塑造自己,自觉规范从政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个禁止”和“五十二个不准” 为准线、为底线、为高压线,不断提醒自己,严格约束自己,切实做到时时廉洁、处处廉洁、事事廉洁。廉洁从政,是一种自觉,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表率。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坚持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进不失廉,退不失行”。领导干部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时时对照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严于律已,端正形象,真正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如一、始终如一,“廉能清正,奉公守法”。
在生活上养成廉。“俭以养廉”。俭朴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廉洁的基础和前提。“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是清代廉臣张伯行的名言,“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是周恩来同志力行清廉之风的真实写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把清廉、清正、清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生活简约朴实,才不会贪图安逸,受利益诱惑;一味追求享受,就容易引发贪念,被欲望钳制。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倡导高雅品位,脱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堕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不追求物质享受,不沉湎感官刺激,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安贫乐道”,清廉自守。“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领导干部要把好“交友关”和“人情关”,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工作圈,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以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使廉洁的文化和理念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让清廉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黄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