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每周廉政提醒

【廉政提醒】(23)“过关诀窍”过不了关!

来源:益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3

[热点扫描]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了一起在贫困县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2018年8月,作为国家贫困县的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组织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推进会,应对国家脱贫摘帽验收检查。莲花县委原书记刘乡在会上总结了4条迎检“过关诀窍”,即人为控制抽检比例、提前规划迎检路线、电话查访确保百分百满意率、配齐旧用品避免“穿帮”等,随后县委办公室将此以文件形式印发。该县遂按此应对验收检查,全县每个村都组建了十几人的信息员队伍,提前设计好路线,给检查组人员“带路”,避免检查发现问题;为防止检查前临时购置新物品造成“穿帮”,提前为已脱贫的部分贫困户购置家居用品,共计花费153万余元。刘乡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2019年7月,莲花县委被责令作出深刻检查;刘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

[持续追踪]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仅2018年就有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过关思想”潜滋暗长,有的是“巧算收入”掩耳盗铃,有的是“临阵磨枪”疲于应付,甚至还有的是“搭台唱戏”欺瞒组织。“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成为了这些人的人生哲理和工作信条。但真的能“过得去”吗?莲花县委原书记的“过关诀窍”就明显过不了关!

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越到关键时刻越要作风过硬。

全面脱贫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奋斗在扶贫战线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拿出“纤夫精神”和“绣花功夫”,一步一个台阶拼搏出来的。我们必须警惕“过关思想”,俯下身、沉下心,扶真贫、真扶贫,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拿得稳。

[学习时刻]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齐相晏子与大夫梁丘据的一段对话,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通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借此强调,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