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238)攫兽杀鼠有刘毅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2

  刘毅(216-285),字仲雄,东莱郡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魏晋时期名臣,少有孝行,节操清正。

  刘毅年轻时就立志做一名清官。他受邀出任平阳功曹时,大刀阔斧地淘沉汰劣,被他除名的庸官冗官就有一百多人。不久,刘毅入朝担任司隶都官从事,负责监察京畿地区。刘毅虽然位卑职低,但因他敢于向权贵作斗争,而且持正不挠,接连劾罢了一批贪官污吏,竟然也使“京邑肃然”。

  一次,他要上疏弹劾河南尹(河南的地方主官)。他的顶头上司司隶校尉是个老于世故的人,他不允许刘毅“胡来”。他说:“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言下之意就是,你像捕猎巨兽的猎犬一样,一心想弹劾高官,却没有想过这样很容易会遭到鼠辈的暗算。刘毅不领他的“好意”,愤愤地说:“既然敢抓巨兽,就能杀鼠,这对于猎狗有什么损失?”然后辞官而去。

  后来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刘毅又重新出仕。因为为人正直,他官拜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刘毅上任之后,纠劾豪右,严惩贪黩,重新又使“京师肃然”。那些不法赃官,纷纷弃官逃跑。他们心里都明白,要是落到刘毅手中,皇帝也保不住他们!

  当时,晋武帝公开标价卖官,用卖官所得的钱供他个人挥霍浪费。许多大臣都看在眼里,但畏于皇帝的权势,不敢吱声。一次,晋武帝率领百官到南郊祭天,刘毅也跟随前往。祭祀完毕,晋武帝忽然慨叹一声,问站在身旁的刘毅:“我可以比得上汉朝的哪一个皇帝?”刘毅不假思索地把晋武帝比作东汉最贪淫的桓帝和灵帝,并道:“桓帝和灵帝卖官,好歹还把这不义之财收入国库,而陛下你卖官,所得的钱却装进自己的私库,我看您还比不上桓帝和灵帝呢!”晋武帝闻听此言,再无话反驳。

  在西晋王朝,贪赃受贿早已司空见惯。可刘毅却“出污泥而不染”,尤以“清贫”见称。以致司马炎都看不过去,经常赐钱接济他,每天派使者送米肉来。正因为刘毅为官清廉,他才能“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刘毅对自己的家人也管束得很严,他的妻子儿女有过错时,他从不宽宥,立即付之刑杖,时人都佩服他的公正廉明。他去世后,连司马炎也抚几长叹:“朕失去一位名臣!”

  清风寄语:

  刘毅反腐,不仅“攫兽”,也“杀鼠”。这种“零容忍”的反腐态度,源于他自身清正的底气。

  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做到,承诺的兑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这样才能有效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者如果不能够端正自身,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你提再多的要求也徒然,民众也不会服从。“身教者从,言教者讼。”这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忠实践行者、积极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