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故事汇

【清风故事汇】(37)御史自却“津补贴”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6

唐代李畲父亲早逝,母亲李夫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供他读书,教育他清清白白做人。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李畲通过科举踏入仕途,并成为了一名监察御史,主管考察官吏、巡视郡县、检查刑狱等。

李畲上任后的第一个月,朝廷里专管仓库的官吏派人给他送来了薪米。按照朝廷的规定他的薪米应是10斛(古代的量器,10斗为一斛),可李母一量,发现薪米多了三斛,觉得很奇怪,连忙询问送米的小吏:“怎么米会多了呢?”她怕自己的儿子抵御不了贪心,做出侵占官粮的行为。

没想到小吏淡定的说:“老夫人有所不知,按照往日惯例,御史所领的俸米,都会比应得的俸禄超出一些。这是老规矩,你不必放在心上。”

李母的眉毛不禁皱了起来,但是她张了张嘴唇,却并没有说什么话。等到小吏收拾完毕,给李母行礼准备离开时,李母急了:“哎,你们先别急着走啊,搬夫的工钱还没有给呢!”小吏却笑了:“老夫人诶,按照老规律,御史是不用付挑夫的脚钱的,官府会列项支出的。”

李夫人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大声怒骂:“好你个李畲,你是怎么当的御史!”当下严令李畲退还多发的薪米,并履行御史的职责,依法处理此事。

李畲在母亲的批评教育之下,追究了违规多发薪米的仓管人员的责任,并连夜向武则天写了一份奏折,大胆揭发了仓官滥送大米,讨好官吏的不法行为。武则天看了李畲的奏章,非常震怒,立即下诏罢免了仓官,并责令朝廷官员全部退回多收的薪米。

清风寄语:

李畲科罪,这大概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清理违规发放“津补贴”的案件。在利益面前坚持原则,革自己的命,这对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纪检人就要向御史李畲学习。若是没有“刀刃向内”的觉悟,没有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我们拿什么去监督别人?监督执纪问责的“探照灯”,不仅要照向别人,更需要时时照向纪检人自身。

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纪检干部当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自觉摈弃特权思想,对“特殊待遇”“特殊服务”要有警惕心,多“照镜子”,常“正衣冠”,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抵制和预防“灯下黑”,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规矩要严、为官要廉,唯此才能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