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护路保安全

来源:市委政法委 作者:刘奕芸、卢静、蔡哲 发布时间:2020-10-27

益阳市研发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微信程序和管理平台—“护路卫士”,通过铁路护路联防末端感知系统,提升铁路安全信息的前瞻性、风险隐患治理的精准性、护路联防队伍管理的高效性,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益阳市在创新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模式,加快护路联防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衡龙桥特大桥桥墩下有人向铁路倾倒建筑垃圾、白色污染物等,易发生火灾,影响行车安全,护路队员郑益忠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已将蛇皮袋、塑料等易燃易飘物清理干净,为防不测,还请相关部门处理建筑垃圾,查明倾倒垃圾对象。”10月16日10时28分,益阳市衡龙桥镇铁路办成员夏飞轮通过手机发送了一条求助信息,两分钟后他便收到来自镇负责同志的回复:建筑垃圾已通知镇城管处理,该事件已报镇派出所处理。

这是益阳市研发部署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微信程序和管理平台后,铁路护路办工作人员通过小程序快速获得上级指令并采取行动的一个缩影。为提升铁路安全信息的前瞻性、风险隐患治理的精准性和全市护路联防队伍管理的高效性,不断推动护路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益阳市委政法委和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研发了铁路护路联防末端感知系统,以“科技+制度”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护路工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科技+制度”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殿勋在益阳调研时强调,要依靠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突出以群众自治为基础,统筹用好科技支撑,围绕社会治理“末端化解矛盾”等关键环节,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包容和谐,更好地回应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关切与公平正义诉求。

今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益阳市紧抓“科技+制度”双轮驱动,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基层减负增能,为铁路护路创新发展插上智能化腾飞之翅。市委政法委和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经过讨论交流、模板设计、程序研发、试点检验和修改完善等过程,历时3个月成功研发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微信程序和管理平台,该程序被称为“护路卫士”。

7月22日,益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黄道安代表市委政法委与“湖南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益阳市政法工作智能化转型进入新起点的重要标志,对加速推动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提升益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7月上旬,在益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欧小娥,市委政法委委员、市护路办主任李良兵组织协调下,市护路办分别在赫山区、益阳高新区、桃江县和安化县,对全市护路干部及义务护路队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实现了铁路护路末端感知系统全覆盖。为协同推进智能化建设,市护路办出台了《益阳市2020年度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益阳市铁路护路联防义务护路队员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护路工作经费管理的通知》等制度。目前全市义务护路队员已按要求通过微信程序上报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纠纷处理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防+智防”实现铁路护路联防智慧化

益阳境内现有铁路3条143.9公里,涉及赫山区、益阳高新区、桃江县、安化县4个县(市区),共有129名护路队员。市、县护路办均系协调机构,由市委政法委层面也是兼职铁路护路办工作。“护路卫士”的面世,解决了过去铁路工作调度无法智能化,县(市区)管理无法精细化,护路队员考核没有具体标准等问题。

“铁路护路微信工作群解决了护路日常工作的很多问题,但存在发送图片、视频不好管理,容易遗漏等问题,智能化不足。通过智能管控,规范工作流程,隐患上报、一事一奖等工作,可网上流转、自动归档,形成一事一档、一人一档。”夏飞轮是益阳站派出所衡龙桥警务区民警,也是衡龙桥护路办成员。他说,使用铁路护路联防末端感知系统,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风险隐患治理更精准,队伍管理更高效,极大提升了基层工作积极性。

赫山区衡龙桥站因撤站,有370米站台没有封闭,导致有人横穿铁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依据隐患排查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原则,区和镇护路办工作人员同时收到风险短信提示,各级护路干部及时登陆铁路护路末端感知系统平台,立即调度协调,明确责任单位,各方积极配合,仅用3天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重大隐患。

10月上旬,益阳东部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高铁沿线外部环境隐患整治进行了验收,这是由省路桥公司、省交水建设集团公司为责任单位的项目。9月底,两家单位收到“护路卫士”传送的关于“赫山区鱼形山街道鱼形山村境内长益常高铁施工单位在第7孔梁体两侧悬挂施工标牌,恶劣天气可能刮入线路危及铁路安全”的问题反馈,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处置。

“护路卫士”推广使用以来,达到了反应更快速、处置更有效等目标。原来隐患上报处理需要人工盯群,现在“工作助手推送+小程序”展示,事件脉络一目了然,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及时预警处置,到岗到人。如发现情况紧急的重大险情,系统可以自动将信息同时推送给相关职能单位的责任人员,提高快速响应能力。铁路护路联防末端感知系统通过收集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各类信息,使护路工作实现了智能化,一事一奖审核材料自动生成,巡逻防控信息一目了然。

大数据打通铁路护路“最后一公里”

在管理平台显示的9月份铁路安全隐患上报数据中,赫山区、益阳高新区、桃江县、安化县分别上报20件、7件、2件、2件,义务护路队员积分系统中,排名前十的义务护路队员中安化县有4位,其他县(市区)分别为2位。根据平台数据分析结果,市护路办向相关县(市区)下达有针对性的重点工作指令:益阳高新区和安化县着重加强义务护路队员打卡巡线工作,赫山区和桃江县着力推动铁路护路工作隐患纠纷解决。

根据平台数据,9月以来,衡龙桥镇重点复核铁路环境安全整治,严防整治漏洞,同时不断推动整改行动。衡龙桥护路办专干汤嘉庆带领李立新、杨新华、夏飞轮等护路队员携带材料、工具对沿线彩钢瓦硬漂物进行加固处理,整治效果好。桃江县护路办加强重点人员管控。6月5日11时许,义务护路队员姜玉龙巡线时发现一名闯入铁路的精神病女子,姜玉龙果断处置,与民警携手将女子救回,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

通过近3个月的探索和实践,益阳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铁路护路形成工作可量化、全程可监督的局面,义务护路队员在微信群中可以直接进行巡逻打卡、隐患上报、纠纷排查等,大大简化了操作难度,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量,同时又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平台自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和分析研判,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考评指标进行数据量化,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大数据分析,工作任务可实现自动提示,构建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体系,通过“科技+制度”的双轮驱动,实现“全周期管理”,从而实现对铁路护路工作的精准研判。

“维护铁路安全,关键是防,根本在治。”欧小娥表示,要强化“智治”支撑,加快护路联防智能化建设,努力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打通铁路护路“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