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翻开百年史册,红色印记也早已融入益阳这片土地。从本周起,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党史故事·清风徐来》专栏,每周一期,每期介绍一位益阳籍中共党史人物及其故事,帮助大家学党史守初心,汲取清廉力量、涵养清廉之风。
曹其灿,1906年出生在益阳县(今赫山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进入湖南时,随军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时,党组织调他到红五军二师工作。先后任连政委、团政委、军团政治部科长、部长等职。
1933年6月,曹其灿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六师(兴国模范师)政治部主任。在六师,曹其灿与同乡师长曹德清配合默契,团结战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一支由地方武装整编的队伍训练成红军的主力,连续参加了将乐、顺昌、洪门,左房营、广昌等重要战斗,曹其灿表现出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在屡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取得辉煌战果。
在参加阻击敌人进攻光泽苏区的金坑战斗时,为了使部队按时赶到指定地点,曹其灿果断提出“实行一百里急行军比赛”的口号,并亲自组织文工队员一路说快板,喊口号,为战士们添油鼓劲。他还根据六师战士基本是兴国县人的特点,特意指定几个文工队员唱起了兴国民歌《十送哥哥当红军》:“哎呀,嘞哎……一送哥哥当红军,家中事情你放心。大小事情我来做,遵守纪律要认真。完成任务做好样,争取做个好标兵……”
战士们听了这歌感到格外亲切,顿时劲头倍增,一路欢笑,加速前进。头一天行军百余里,也不觉疲劳。第二天又急行军80余里,全师士气旺盛,无一人掉队。最终,六师抢在敌人的前面,按时到达阵地,为夺得这次战斗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因曹其灿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处处以身作则,打仗勇敢,故在干部、战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4年4月,六师奉命参加广昌会战。这是—次空前激烈的苦战。六师守卫在盱江东岸的大罗山、延福嶂一线,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战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并给敌人以重大的杀伤。由于敌人有飞机大炮的配合,发动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使六师指战员伤亡惨重,曹其灿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不幸中弹牺牲。
同年8月25日,《红星报》刊发了《悼曹其灿同志》的文章。悼词指出:“幼年的兴国模范师之所以能大踏步的向着铁的红军道路前进,在屡次战斗中表现出他的顽强与英勇,这与作为该师领导者之一的曹其灿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曹其灿同志死于浴血的广昌战斗中,牺牲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决战关头,他为苏维埃,为工农群众,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他的名字永远写在革命战史的篇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