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15)江诗咏:两封绝命书的家国情怀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26

江诗咏,1905年3月出生在益阳县浮邱山乡(今桃江县浮邱山乡)。9岁由族人资助入西峰寺小学读书,1918年秋考入益阳信义高等小学,后升入信义中学。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经中共早期革命者夏曦推荐,到湖南省农民协会工作,负责刻印、校对文件。“马日事变”当晚,国民党军包围省农协,江诗咏正在楼上处理公务,得一炊事员告警,匆忙收拾文稿后,携带一部油印机,掀开屋顶,避开敌人的追捕,回到家乡,辗转于邵阳、武冈、益阳之间,继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

1930年4月,江诗咏从乡下转移到益阳县城,在北门外以做工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5月2日,江诗咏化装成修鞋匠进入益阳县团防局侦察敌情,不幸被捕。江诗咏被捕后,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自称胡茄功(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胡泽柄的化名),但敌人还是查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敌人用严刑逼他写忏悔书,江诗咏却利用敌人送来的纸笔,暗暗给父母和哥哥写下了两封遗书,另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十四个字。江诗咏受尽鞭打、踩绷、火炙等酷刑,始终宁死不屈。6月7日,江诗咏在益阳五福宫旁被杀害。

江诗咏牺牲后,亲人从他的腰带里找到了两封饱含血泪的家书。在临终时刻,他抛却生死荣辱,把对亲人的牵挂与诀别,对光明前程的憧憬,一字一泪付诸笔端。从江诗咏《致父母》和《致大哥二哥》两封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坚信革命终将胜利、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江诗咏在给大哥二哥的信中写到:“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他投身革命事业,辗转奔波,无法尽孝于父母跟前,在选择为理想献身之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还在信中说:“你们对于钱财要放松些,切不可因钱或些小事情造嘴面,你(们)自己更添忧愁,父母更加不乐。”要求兄弟们不要太爱钱,更不可因为钱财上的事情拌嘴吵架,这样不仅会使自己担心忧愁,还会使父母为了此类事不愉快。江诗咏告慰两位兄长,一定要顺亲意、顺亲行,兄弟和睦相处,要让父母安度晚年,绝笔之书,虽千言不能尽,虽万语难述情怀,但家之爱、孝当先,国之爱、大爱无私的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致父母》中,江诗咏奉呈父母:“两大人,不要怙惜之爱而痛哭不休,致伤玉体,错过天园之乐矣,最后福而已。对大哥、二哥、嫂嫂等,总要(更)加宽平。“于此乱世直到革命成功之世。”

江诗咏劝慰父母,我为了革命牺牲,从来没感觉到后悔,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牺牲而伤心痛哭,对身体不好。待哥嫂们一定要宽容,不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处理,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大家也一定会过上好日子。面对牺牲,江诗咏坦然用最朴实的语言凝于笔端,传递着自己对家人深深的爱,也传递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