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清风徐来】(23)姚炳南:浩气长存传千古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 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19

姚炳南,1898年出生在安化县仙溪。1921年夏,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学生会主席。192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社会服务部主任。1925年1月,由党组织派回安化县工作。1925年上半年相继建立了共青团安化特别支部和中共安化支部,并分别担任书记。1926年4月,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代理书记,把安化农民运动由秘密推向公开,并推入高潮。

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5月25日,许克祥派张据武营,杀气腾腾窜入安化县城,将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农民协会、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和学校尽行捣毁,抢劫一空,大捕大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整个安化一片白色恐怖!

姚炳南与卢天放等同志率农民自卫军,转移至乐安桥的黄柏界,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在肖家大屋举行了“肖家会议”。会议由姚炳南主持。卢天放提出:“只有上山打游击,才能保存革命!”姚炳南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

但是,党内李向矩、姚适存被敌人吓破了胆。李向矩极力反对说:“现在大势已去,敌强我弱,只能待机缓战。”农民自卫军主任姚适存更是心怀鬼胎,说:“农军训练不久,没有上过战场,兵不能斗。”

当时经过激烈争论,中共安化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多数同志已经察觉李、姚的右倾投降思想。经过研究,当即免去姚适存的自卫军主任职务,改由刘翊任自卫军主任。同时,决定姚炳南、刘翊去新化锡矿山联络矿工队,肖凯去联络宁乡自卫军,来安化联合作战。由卢天放去筹集粮草,限3天归队。

会后,大家分头出发,不料姚适存心怀不满,连夜赶回自卫军驻地,恫吓要挟部下:“不服从军令者,当场处决。”他带领自卫军大部分枪(118支)回城,向反动派投降了。

姚炳南等同志回来,武装已失,只得暂时分散隐蔽。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严重时刻,姚炳南革命意志坚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在隐蔽中,赋诗一首给战友姚一戎,表达了他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

壮士悲歌易水寒,

纷飞大雪满刀环。

岭头独有红梅艳,

直把严寒作等闲。

姚炳南在通溪内弟邓友仁家隐蔽了一段时间,派人找来了卢天放等同志,商定去武汉寻找党组织。

这天,他换了青布便衣,剃了光头,手载顶针,化装成裁缝,与李学浚同行去武汉。临上船时,他充满革命信心,语重心长地对邓友仁说:“内弟,上船不讲翻船话,我姚炳南跟共产党一定走到底,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你今后千万不要剥削贫苦农民,他们有困难,你要尽力帮忙,切记,切记!”

姚炳南辗转千里,日夜奔波,来到武汉,终于找到了党组织。他化名刘健吾,由熊瑾玎同志领导,在汉口法租界长清里21号党的机关秘密从事“红旗报”主编工作。

1928年5月,姚炳南到上海党中央开会,回武汉不久,党派姚炳南去苏联留学。正准备去车站时,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入狱,关押于武汉卫戍司令部。

敌人审讯他:“你是姚炳南吗?”

姚炳南见文件证据已被敌人抄获,便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姚炳南,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敌人又问:“安化建党的人,还有哪几个?”

“不知道,杀我就是!”姚炳南严词以对,再也不说什么。敌人对他施尽酷刑,姚炳南遍体鳞伤,始终坚贞不屈。

1928年6月6日,敌人将姚炳南押至汉口大码头。临刑前,姚炳南亳不畏惧,正气浩然,高呼:“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