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桃江县在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严肃查处了桃花江镇财政所原副所长陈刚在惠农补贴资金中“拔毛”的典型案件。陈刚在两年内分7批13项61629笔,冒领21994户农户惠农补贴资金共计770623.61元。陈刚为了将惠农补贴资金放入自己的口袋,可谓挖空心思,想尽千方百计“拨毛”,其“拔毛”方式非常隐秘,是益阳市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查处的最为典型的案件之一。
“妙计”一:“无中生有”
惠农补贴资金是国家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直接通过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系统”发放给农民,这种点对点的发放方式应该说是没有“可趁之机”的,但是这对熟悉业务的陈刚而言,却成为了“拔毛”的最好掩饰。
案发前,“80”后的年轻干部陈刚在财政岗位上已工作16年,先后在原沾溪乡财政所、原牛潭河乡财政所、桃花江镇财政所等地工作,2013年4月开始任桃花江镇财政所副所长、信息员。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在每天与数字、“钞票”打交道的日子里,陈刚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金钱观念变得越来越重,如何把数字上的钱所谓“合情”“合理”“合法”地装进自己“口袋”,变为他每天“冥思苦想”的重要内容。最终,陈刚将目光瞄准了他每天打交道的惠农补贴资金。陈刚利用负责桃花江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系统”信息录入工作的便利,对发放给农户的惠农补贴资金金额“稍作修改”,从每户农户身上“拔毛”小额资金,积少成多,正所谓“技术在手,不愁发财不了”。
“妙计”二:“化整为零”
为不引起注意,陈刚在每笔惠农补贴资金中扣除的数额少,但扣除的笔数多、户数多,从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止,陈刚分7批13项共“拔毛”61629笔,冒领21994户农户生态公益林和效益林补贴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晚稻和油菜良种补贴。通过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让“拔毛”获利的资金最终“积少成多”,21个月时间内陈刚共计“拔毛”770623.61元,平均每笔12.5元,最少的一笔为1.45元。陈刚每次“拔毛”的户数和金额也不一样,比如在2014年桃花江镇种粮直接补贴中“拔毛”155户共计1552.5元,平均每户“拔毛”10.02元,而在2015年桃花江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中,陈刚共修改21779户补贴资金的数据,克扣资金120180元,平均每户“拔毛”5.52元。
“妙计”三:“瞒天过海”
为掩人耳目,陈刚在进行信息公示时,将未“拔毛”前的原始数据打印公示,公示期过后,将“拔毛”后的发放数据上报给县财政局信息中心,再由银行将补贴资金打到农户的补贴卡上。因惠农资金种类繁多,且资金发放总数相符,每户“拔毛”的金额又很小,农户平时疏于核对,导致陈刚屡屡得手。
在其朋友昌俊、同学赵月清不知情的情况下,陈刚将桃花江镇拱头山村已失效补贴对象昌三保的信息修改为昌俊的信息、虚增赵月清为桃花江镇崆峒村惠农资金补贴对象,并将昌俊、赵月清的储蓄卡信息添加进了该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系统”。
在一卡通系统中,陈刚对桃花江镇的部分农业、林业等补贴数据进行篡改后,将克扣的补贴资金通过这种“高超的技术”转入了昌俊、赵月清两人的账户,然后提取出来供自己使用。2014年至2015年,陈刚先后12次将截留的惠农补贴资金共计人民币411609.01元“顺理成章”地发放到了昌俊名下的一卡通账户中;先后9次将截留的惠农补贴资金共计人民币359014.6元发放到了赵月清名下的一卡通账户中。这些款项全部被用于了陈刚的个人开支。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陈刚的“妙计”终究逃脱不了监督执纪者的“法眼”。最终陈刚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陈刚案发生后,桃江县认真吸取该案教训,举一反三,首先是对近三年来财政系统发放的所有惠农补贴资金进行彻底清查核实,并明确一旦牵涉违纪违规,一律严查到底。其次是迅速修改完善惠农资金的发放流程和制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恢复被陈刚篡改的农户资金发放数据,将被“拔毛”的补贴资金坚决退还给农户。
严以律己,方能行稳致远,不忘初心,方可砥砺前行。将此案予以通报,目的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以此为戒,警钟长鸣,当时刻心怀敬畏和戒惧,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切实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