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发布 > 以案示警

耍“小聪明”出大问题

来源:市纪委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3

王白怀,男,65岁,安化县小淹镇百花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干部18年,2002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2014年7月至11月,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他视党纪国法为儿戏,利用职务之便耍“小聪明”,通过弄虚造假,巧立名目套取国家补贴款,然后又随心所欲地支配这些资金,最后被村民举报,被安化县纪委立案查处,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一封省纪委转来的举报信

2016年3月,安化县纪委收到一封转自湖南省纪委的举报信,该信来自安化县小淹镇百花村,部分村民实名举报村支部书记王白怀违规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当地引起不良反响,呼吁上级相关部门尽快查处。接到举报线索后,安化县纪委迅速成立调查组,通过走访相关人员、查阅上报信息资料和财政拨款记录,查清并掌握了王白怀的违纪事实。

两起自作聪明的骗补案

2014年夏天,安化县各地普降暴雨,洪水肆掠,紧靠伊水河畔的小淹镇百花村受到了洪水的袭击,7家农户的房屋受损。村支书王白怀了解情况后,想利用这个情况向上级申报救助资金,为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经过打听,他了解到村里有一个危房改造补助项目可以申报国家补贴,于是他找到百花村村委委员李某凡商量此事。在商量的过程中,王白怀和李某凡发现村里只有一个危房改造指标,解决不了这7户农户的房屋修缮问题。商量来商量去,王白怀和李某凡不但没有想出为这7户农户申报救助资金的办法,反而动起了歪脑筋,耍起了“小聪明”,伙同李某凡以李某凡的名义申请这个唯一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指标。事实上,李某凡并不在这7户受灾群众之列,自己的居住条件也不错,根本就不符合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的条件。两个人心里也很清楚,这样做肯定不符合规定,但一想到没有其他人会知道,两人脑门一拍,就这么私自定下来了。2014年7月,一份虚报的危房改造资料,经村里盖章确定后,被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2014年12月,王白怀与李某凡精心策划所骗取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2000元到位。

危房改造补助项目的顺利进展让王白怀的权力欲和虚荣心不由得膨胀起来,他发现自己作为村支书,要想在村里办成一件事简直太容易了。不久,第二个造假的机会又来了。2014年11月,王白怀获知县畜牧局有一项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便又打起了这项补贴的主意。他再次找来李某凡,共同谋划,决定故伎重演,伪造资料以李某凡的名义进行项目申报。当时李某凡并没有养牛,根本就不符合申报条件,村里仅有的两家养牛户也没有达到补贴要求,按理说是申报不了项目补贴资金的,但王白怀耍“小聪明”有的是办法。他安排李某凡伪造现场,划地立牌,整合村里其他养牛户资源,东拼西凑,终于搞出了一个“李某凡牛场”,通过“偷梁换柱”的手段顺利通过了申报,骗取到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3880元。

三个受益的关系人

四个月时间,两次骗取国家项目补助,钱拿到手以后怎么办?王白怀和李某凡并没有私分,而是将其中的部分随意分配到了三个能够与项目扯上关系的农户手中,另一部分挪作了他用,这也是本案的典型之处。

第一笔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2000元到位后,作为支部书记的王白怀便开始行使他的 “支配权”。在他的安排下,其中的4000元分配到了本村危房户李某跃手中,剩下的18000元挪用于修建该村永康片区健身场,彻底改变了国家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二笔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3880元到位后,王白怀认为这个项目是拼凑村里那两户达不到申报条件的农户家的牛做成的,他有权将这笔钱分配给他们,尽管这两家养牛户并不符合补贴条件,但王白怀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促成了这件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王白怀所做的这一切终于激起了明白事实真相的群众的愤怒,一封举报信送到了省纪委。

巧立名目骗取资金,项目资金挪作他用,这种行为看似“聪明”,但“聪明”背后触犯的是党纪国法,王白怀自认为他的行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最终却逃不过纪律的惩处。2016年6月,经安化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王白怀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面对组织处理,王白怀懊悔不已,坦言:“自己身为党员与村干部,淡薄纪律意识,心怀侥幸做出损害国家利益之事,自己的做法已经超越纪律底线,受到惩罚理所应当,愿意接受这个处分,并引以为戒”。

王白怀事件应成为一种警示,虽然钱最终没有落入他自己的口袋,但是他骗取国家补贴资金,并擅自改变其用途,也属于违纪行为。而他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屡屡能钻到空子,扭曲事实骗取到国家各类专项补贴,这类现象也应引起项目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村官官位虽小,但手中的“权力”并不小,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代表党组织形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国家各类专项补贴的流程管理,充分满足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