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龙,男,1967年2月出生,2008年4月任沅江市原三眼塘镇财政所所长。因为幻想获取高额利息发财,张文龙向朋友借出高利贷近500万元,其中挪用公款115.6万元,最后落了个血本无归,身陷囹圄的下场。2014年9月,张文龙被沅江市纪委监察局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沅江市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张文龙有期徒刑七年。
贪心不足蛇吞象
“我的人生路走错了,错在了一个‘贪’字上,如果不贪那些两分、三分的利息,如果不挪用公款,我就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张文龙懊悔莫及地交待。
20多年来,张文龙一直在基层从事财政工作,原本收入稳定,家庭美满,令人羡慕,但命运却随着他的“发财梦”开始转变。2008年的一天,沅江市泗湖山镇做蚌壳养殖生意的陈某找到老朋友张文龙,提出借款4万元,并承诺高额利息,一年后还款6.6万元。面对这么高的利息,张文龙怦然心动,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的好门路,就应允了。借到4万元后,陈某发现只要承诺高额利息,张文龙便会借钱给自己,便开始不断以投资鱼塘养鱼、搞矿产等名义向张文龙借钱,4年时间内陈某共向张文龙陆续借到现金364.5万元,单笔最高45万元,几乎每次都是有求必应。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利息出得高,张文龙的钱就好借。他的另外4个朋友也在张文龙任财政所长期间以做生意为名,共向他借到现金134.5万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张文龙放贷的本金达到了499万元。“最开始,他们也支付了一些利息给我,但到了约定要还本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项目进展不顺利,要我再借点钱给他们周转。我担心他们的项目筐瓢后本金收不回来,就想帮他们把项目做起来,在此期间我也能收到更多的利息,于是就继续想办法筹钱借给他们。”张文龙道出了放贷的心理。
但钱从哪里来呢?张文龙可谓想尽了办法。首先是把自己家里的全部存款拿了出来,然后到信用社去贷,向亲戚朋友借,先后筹资380多万元。“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多少钱,但一想到只要将钱借出去,转一下手就可以赚到那么多钱,就有了筹钱的动力。”张文龙事后忏悔。
忘乎所以挪公款
动了贪念的张文龙已经陷入了高息放贷的漩涡中,借出去的本金越来越多,借得越多需要的周转金也越多。为了筹资,他把眼光瞄向了自己掌管的公款,从任财政所长的第二年开始,便频频挪用公款,几乎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2009年到2012年,张文龙利用职务便利,用开支政府资金不入账和由其本人打借条的方式陆续从原三眼塘镇政府财政账上挪用资金。为了填补镇政府财务账目亏空,他拆东墙补西墙,从当时由其管理的200多万元的三眼塘水库移民资金开支账目里面,拿出部分报销凭证放到镇财政账目上面去报账,造成原三眼塘镇政府水利移民资金账上的亏空达44.7万多元。
2010年10月,张文龙开始挪用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他没有将沅江市财政局下拨的家电下乡补贴款全部及时打给家电经销商,而是多次挪出部分资金放贷,实在拖不住了就想办法归还一点,到案发时还有33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没有归还。
2012年5月至8月,张文龙利用执行公务需要提前预借财政资金使用,再报账的形式,陆续从镇财政所预借资金24万多元,而这些钱一分也没有用于公务。
从2009年至2012年,张文龙利用担任所长的职务便利,多次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115.6万元,案发前仅归还25.05万元,尚有90.55万元无法归还。这些钱全部被他用来放贷。
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文龙放贷给自己的5位朋友经商,甚至不惜违纪违法挪用公款,主要目的是想获得高额利息,当然他认为这5个人讲面子、讲义气也是一个原因。但情况真是这样吗?4年时间,张文龙放贷近500万元,只收回30.6万元,他最信赖,也是放贷最多的朋友陈某仅向他还了1.15万元所谓的利息。2012年,沅江市财政局组织乡镇财政资金审计,张文龙统计了一下,发现自己管理的账目上有100万元以上的亏空,为了弥补亏空,他着急地去找这些借钱的朋友收帐,但这些人不是因非法集资被判刑了就是失联了,没有一个人帮他解难。张文龙这才醒悟,放贷获取高额利息,就是南柯一梦,赔了夫人又折兵,所谓的朋友借钱时说得好,关键时刻鸟兽散,此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走途无路的张文龙走向了沅江市检察院自首。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张文龙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内心的贪婪和法纪意识的淡薄。当前有些公职人员面对利息高、收益快的诱惑,产生了利用公款放贷赚钱的念头,这是典型的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的违纪违法行为,行不得!切不能因为初次受益之后未被发现而放纵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手段高明而沾沾自喜。“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