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做好“加减法”,持续守护好一江碧水

来源:益阳市委网信办 作者:邹鹏 发布时间:2020-05-07

近日,湖南晒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两年“成绩单”,一个个数字反映出了治理的巨大成效:长江干流湖南段163公里水质总体为优,洞庭湖水质由2015年的V类改善为IV类,全省60个“水十条”国家考核评价断面的水质优良率为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此前就有个别地方出现过守不牢、护不住的现象。面对沿河沿岸出现非法排污、采砂、捕捞等问题,有的假装看不见、不知道,或者遮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敷衍塞责,执行时搞变通、打折扣。时间一久,问题就越积越深,形成恶性循环,给整改修复带来很大困难。比如洞庭湖下塞湖,就曾被非法矮围长达十多年,近3万亩生态湿地成为了“私人湖泊”,严重影响到湿地生态和湖区行洪。

护一江碧水、保四水安澜,是新时期从政为官的重大使命和职责。近年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涌现出了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余元君这样的先锋模范。正是有一大批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用毕生精力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才逐步绘就了洞庭湖畔鱼儿戏水、白鹭翩跹的美丽和谐生态画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继续守护好一江碧水,需要全省上下广大党员干部付出倍加艰辛的努力。一方面,要做好“减法”,打赢攻坚战。今年是湖南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必须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剩下的“硬骨头”再难啃也必须啃下来,实现问题“清零”;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打好持久战。通过构建长效保护机制,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持续释放绿色生态红利,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