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重礼节要先知节俭

来源:市政府研究室 作者:胡利娟 发布时间:2020-08-31

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近年来,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粮仓”越来越满,“钱袋子”越来越鼓,便更加注重餐桌上的“礼尚往来”,请客吃饭已然是人情世故的交往纽带,甚至出现以饭桌上饭菜的丰盛程度来判定主人重礼节程度的错误心态,造成饭桌上的铺张浪费。

笔者认为,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知节俭的礼义之举应该摒弃,崇尚礼节要更多以节俭的方式来进行,坚决制止餐桌浪费,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礼,与其奢也,宁俭”。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德重礼,凡事讲究礼数周全,不能失了体面。重礼仪、讲礼数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优秀品质,应该传承和发扬。但重礼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讲排场、搞攀比,餐桌上的奢华与情义的轻重也没有必然联系,用餐桌上的铺张浪费来表达盛情,自以为是顾了礼节和体面,实则愚蠢至极。时下,请客吃饭热衷排场,不剩饭菜就认为是主人不客气、不热情,大部分请客吃饭都是吃半桌剩半桌,打包带走又觉得没面子,铺张浪费之气蔚然成风,可以说是讲了面子,失了里子,造成了粮食的极大浪费。深究更加会发现,此种重礼之道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去甚远、背道而驰。

中华民族素来是崇德尚俭的民族,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直被奉为治国齐家的基本操守,更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谆谆教诲,倘若在讲礼义时丧失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则与缘木求鱼无异,违背了“礼”字的本义。因此,与其说这种铺张浪费是重礼节,不如说是面子和虚荣心作祟下的不良社会产物更为贴切,全礼节不能以牺牲节俭的美德为代价,不能把客气热情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要理清礼与俭之间的关系,断不能顾此失彼,而应两全其美。要坚决杜绝餐饮浪费行为,纠正在吃饭问题上攀比的错误心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守护好粮食安全底线,崇俭抑奢、制止浪费刻不容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多加强对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培养节约习惯和崇尚节俭的意识。推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方式,提倡以更为经济的方式表达感情,加强交流,例如聊聊天、散散步等。请客吃饭提倡适量为宜,杜绝餐饮浪费,让礼尚往来更加轻松舒适,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重点要加强立法约束。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法律和制度,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用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餐饮浪费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做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尤其要杜绝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当好勤俭节约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