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直播带货必须严守纪法底线

来源:桃江县监委监委 作者:朱金良 刘曙光 发布时间:2020-12-08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官员走进了网络直播间,为本地农副产品“站台”“吆喝”,成为直播带货“网红”。党员干部直播带货,必须严守纪律底线“红线”和法律“底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心中有民,更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不能忘记党员干部的“身份”,直播带货宗旨是促销为民惠民,决不能目无法纪胡乱“吆喝”。

严守法纪底线,确保带货清清爽爽。党员干部参与网络直播带货,目的是帮助群众解决农副产品“出售难”,是转作风促政风的具体表现。必须保持“亲清”的政商关系,把握角色定位,带货行为不能随意跑偏。具体而言,要建立在遵规守纪守法基础之上,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初衷和目的落脚到帮助群众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上。党员干部参与直播带货,要严格遵守相关纪律要求,不得突破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不得参加任何非公益性质的活动、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不得出现任何损害“亲清”政商关系的行为,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和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严守法纪底线,防止政绩观跑偏。个别党员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不但流量注水、销量造假、大搞摊派,还组织水军齐呼“领导好帅”。这种自欺欺人的浮夸作秀,背离了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成了一种出风头、讲排场的新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些地方以带货多少排名次、论英雄、算政绩,完全背离了正确政绩观。怎样看待直播带货的政绩,如何使促销的方式更符合市场规律,等等,都需要把握住分寸,守得住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要及时出台制度规范,为党员干部直播带货划“红线”、明“底线”,防止出现弄虚作假和只注重形式而不顾实效问题,确保把直播带货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强化执纪执法监督和自我约束,让直播带货行稳致远。纪检监察机关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执纪执法监督和直播带货全流程监管,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必需依纪依规依法严肃惩处。要运用科技的力量,对互联网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直播带货中的违法行为做到“重拳出击”、以儆效尤。党员干部要加强纪法约束,严守良心和纪法底线,在直播前应对所要带货的商品充分了解,对所带商品的功能、性质等特点做好“功课”, 杜绝虚假广告事件、违反纪法规定的直播带货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