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干部清正廉洁得从“心”出发

来源:桃江县纪委监委 作者:邓孙合 发布时间:2021-04-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广大党员干部身为公仆,要把“廉”字深植于心,把好“廉关”,守住底线,绝不放松自我要求、降低纪律标准。

不忘初心,立为民之志、无私奉献。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自此“红船精神”就成为共产党人的奋进明灯,照亮了前行之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写入党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指出,“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如火如荼,从赫赫有名的“大老虎”到基层的“小苍蝇”纷纷落马,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昭示法字的威仪,一声声悔恨的叹息透出了“廉”字的可贵。反腐败斗争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令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如今,我们已然进入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面对新风险和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廉”字深植心中,以公道正派、正直无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守住公心,守规矩底线、葆党员本色。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旦无所敬畏,心存侥幸,经不住诱惑、守不住清贫,就会背离党的宗旨,打开贪腐的口子,将党纪国法抛之脑后。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求神拜佛,不信马列信鬼神,为自己的违规逾矩寻求一丝心理安慰,直到东窗事发,被人民所唾弃才悔恨不已;有的党员干部觉得“千里做官只为财”,把当官和发财划等号,从政伊始就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但凡守不住底线的人,就是从信念滑坡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旗帜鲜明地亮出共产党人的廉洁态度,将“不想腐”融入日常。

去除私心,筑牢思想高地、拧紧欲望开关。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规定每一位共产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来说,清正廉洁、不图私利,这既是一种政治品格,又是一种具体要求。周恩来总理“三付饭费”彰显了共产党人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生前在岗位上一直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与客商之间做到了“亲”而又“清”,曾有一位很熟的外地客商拎了一盒海产品去看他,廖俊波追到电梯门口坚决予以退回。反观那些腐败分子,任由私欲支配自己,结果是以身试法,终被绳之于法。

古人讲:“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作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守公心、去私心、养廉心,自觉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物欲所惑,这样才能破“四风”积弊,除腐败毒瘤,不断提升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