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禁酒令升级”是严管厚爱

来源:沅江市纪委 作者:田力 发布时间:2017-01-24

益阳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饮酒行为的通知》规定:从1月20日起,严禁公务活动(含工作日和非工作日)饮酒(包括白酒、红酒、黄酒、啤酒及其他酒精类饮料),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活动除外;严禁工作日早午餐饮酒;严禁着工作制服在社会公共场所饮酒;严禁酒后执行公务(含加班和值班);严禁酗酒、赌酒、斗酒、劝酒和酒后滋事等有损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形象的行为,倡导节俭用餐、文明用餐。笔者认为,“禁酒令升级”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

细节决定成败。“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吃吃喝喝看似小问题,实暗藏是作风的大隐患。升级版“禁酒令”拉响加强监管的“警钟”,不但有助于净化公务接待的“饭桌文化”,管住“舌尖上的腐败”,推动党风政风干部作风转变,更是对党员干部及其家庭的关心厚爱,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转变旧观念,摒弃旧积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释放正能量,实在是利党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

升级版“禁酒令”顺应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持续高压反腐、反“四风”,陆续出台了“禁酒令”,严禁公职人员工作日午间饮酒。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紧、越来越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和常态。然而,受“无酒不成席”、“不喝酒办不成事”等陈风旧俗影响,酒桌办公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据中纪委官网统计,去年通报的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各类违反规定饮酒案件超过30起。一些干部仍然积习不改,通过种种方式变通,继续“过酒瘾”。“中午不喝晚上喝”、白酒变成饮料喝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若不持续监督,公款吃喝极易“死灰复燃”,影响党政机关正常工作效率,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今,升级版的“禁酒令”为纠纠“四风”、治陋习又添“一把火”,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勇气和决心。

升级版“禁酒令”更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丢了钱,还可以再去挣;丢了健康,等于丢了人生的一半;丢了精气神,就丢了一切。”试问: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大致有四个方面:健康的身体,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良好的形象。试想干部在工作日饮酒,喝的醉醺醺的,满身酒气,甚至神志不清,在上班期间处理公务也会颠三倒四,不能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更不能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影响工作效率,耽误群众办事,显然和党员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甚至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升级版的“禁酒令”还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饭桌上有了这样一张强有力的“护身符”、“挡箭牌”,自然没有人敢再劝酒、斗酒、赌酒了,“啤酒肚”、“肥胖症”、“三高”的干部会越来越少,类似于河南省汝南县食药监局局长雷明奎聚餐饮酒后,身体严重不适,就医无效身亡的悲剧也会消声匿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升级版“禁酒令”再一次让人们看到党和政府大力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净化为政环境的坚定决心。党员干部要不断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史的新常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