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海事局一公务员被曝请病假2年每上班,工资照领,却在外开店。此事引发热议,网友纷纷指其“吃空饷”。看法新闻网记者注意到,一些省部级及以上落马高官,比如刘铁男、王敏、何家成、令计划、周本顺、王保安之流,也曾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子女、太太等大吃空饷。《中国纪检监察报》表示,除了要让吃空饷的人把工资吐出来,还必须严查吃空饷背后的保护伞。(《法制晚报》)
对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十八大以来各地都曾开展过,但“吃空饷”问题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这一方面说明“吃空饷”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整治措施和方式有待改进。公职人员“吃空饷”既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又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要加以整治,让人不敢吃、不想吃、不愿吃空饷。
严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多数“吃空饷”者,都是公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因此,要防“吃空饷”,先防领导干部,要重点加强对掌握着权力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可以建立领导干部亲属信息公示制度,将上了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等旁系亲属的就业和薪酬待遇等信息公示,让广大群众一目了然,便于群众对领导干部亲属的监督,让少数想“吃空饷”的领导干部亲属及早打消念头。
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要对那些提供举报线索,经核查属实的举报者,给予重奖,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吃空饷”问题的举报中来。同时要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要替举报人保守秘密,一旦因为工作人员泄密造成举报人收到伤害的,应该申请政府赔偿。
要严查,要严肃查处“吃空饷”行为。凡是涉及“吃空饷”的人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不但要查处“吃空饷”者本人,将其清理出国家公职人员队伍,让其把工资吐出来,还要查处那些为吃空饷提供方便之门的人,对于相关责任人员,依法对其给予撤职、辞退、开除等处分,如果吃空饷者是领导干部亲属,还要追究领导干部本人的责任,加大吃空饷者的机会成本。
规范公职人员停薪留职管理。一般情况下,国家是不允许公职人员停薪留职的,但有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不足,不得不让员工停薪留职。还有为鼓励大众创业,国家规定允许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留职创业。对于这些停薪留职人员,必须统一管理,以区县为单位,集中公示、停发工资待遇。凡停薪留职人员,没有上报并公示的,一律视为吃空饷,给予自动离职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清理变相鼓励吃空饷的地方性文件。如有的地方为奖励纳税大户,将一些企业家纳入国家公职人员编制,这些人从来没有来上过班,却天天发工资。还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这些公办教师工资财政照发,且美其名曰“民办公助”。对这些地方性规定,必须马上叫停,及早从制度上堵住吃空饷的大门。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归根结底,有人之所以不上班可以照拿工资,除了权力腐败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制度性原因,就是人事制度改革滞后。许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即使一两个人不来上班,单位还能照常运转,不熟悉单位情况的人根本不知道有人吃空饷,知情人都碍于情面不去举报和追究,这是吃空饷得以持续而不被查处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治吃空饷现象,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多余的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从制度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只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加大对吃空饷问题的查处力度,才能真正狠刹住吃空饷的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