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一些官员的腐化历程,所谓“大师”的身影常现其中。把“大师”的话奉为圭臬,对“大师”交办的事格外上心,在“大师”的误导、迷惑和欺骗下,这些人在违纪道路上积重难返。”笔者看完9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题为“丢弃信仰终铸大错”的文章,伏案沉思,对当下一些官员迷信“大师”现象有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想法。
近年来,仍有不少被查处的贪官不问苍生问“大师”,不信马列信鬼神,把自己的前程、甚至身家性命都交给所谓的“大师”。有媒体报道,至少近20名地厅级以上落马官员信奉“大师”,迷信鬼神、风水。人们熟知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辽宁省抚顺市原市长栾庆伟落马前听说组织要调查自己,便找“大师”预测……最近,海南省琼海市委原副书记陈列雄,一位曾获得“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的官员,竟求助“大师”算卦,帮自己解困。结果,“大师”预言的“没事”成了“大失”。这样一幕幕“傻子遇到骗子”的闹剧实在令人感到可笑。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求“大师”保平安,向“大师”问计谋,其实是以迷信神灵为幌子,缓解内心的惶恐不安,根本原因是价值观扭曲、信仰丧失、宗旨淡化。贪官往往是个人堕落发生在前,信奉“大师”在后,因为怀着避责的侥幸心理,不愿失去自己拥有的一切,所以向“大师”求破解之道,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去尝试。殊不知,“大师”手里仅有一些“精神鸦片”,并没有贪官急需的“护身符”。贪官与“大师”结缘,实为一场交易:“大师”骗取钱财,贪官获得畸形的精神慰藉,表面上的各取所需而已。这才是贪官迷信“大师”、“大师”忽悠贪官现象的本质。
然而,官员迷信甚至迷恋“大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概括得全面深刻: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那些不信党纪国法,不信组织群众,却盲目依赖“大师”的官员,说白了就是心中有“鬼”,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因为理想信念缺失,就丧失了精神支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很容易发生扭曲,作风问题、贪腐问题必将接踵而至,这也印证了“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的古训。前不久播放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曝光天津市原市长黄兴国为了升职不仅结交过所谓的“红顶商人”、相信过骗子,还问过风水。他忏悔道:“最根本的问题是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失去。”这也在警示我们,只有补足理想信念的“钙”,告别精神上的“软骨病”,“铁骨铮铮”才能行稳致远。
官员迷信“大师”当休矣!随着中央强力反腐的不断推进,巡视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抓早抓小,多打预防针,将监督执纪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让党员干部的内心充实起来,思想健康起来,作风过硬起来,自觉抵制迷信入侵、“大师”忽悠。我深信,只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廉洁定力、筑牢思想防线,守规矩,明纪律,行得端,坐得正,就不怕什么歪风邪气,就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远离那些故弄玄虚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