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流芳正气总盈盈

来源:资阳区纪委 作者:蔡晓玲 发布时间:2017-10-13

在瞻仰胡耀邦同志故居时,饭堂墙壁上的一幅对联 “屋矮能容月  楼高不染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据讲解员介绍,前来故居瞻仰的旅美学者丁学良对此联凝视良久后,将此对联改动了二字——“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尘”,这一改动,胡耀邦同志清正廉明、胸怀开阔的光辉形象更加跃然纸上。笔者听了,感慨和赞颂不已。

通过实地参观和史料学习,有三个故事尤其令我钦佩。

一是身正行范严律亲。胡耀邦哥哥胡耀福去世时,一位当地的老教师特地送来一幅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作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皇兄是农人,可能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而这个皇兄究竟沾了耀邦同志多少光呢?其侄儿胡德资1980年毕业待分配时,有关部门为了照顾“领导家属”,将他安排进岳阳物资局工作,其实也就是招待所的一名工人。胡耀邦听闻此讯,当即大声呵斥其兄长,并丝毫不留情面地将年轻气盛的亲侄“遣送”回乡下务农,这一“冷血傲骨不为亲”的举动直到经过岁月洗礼后才赢得亲属的理解。

二是大气担当平错案。“我要向这些好同志道歉!”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当代揭开了新的一页,但仍有两大题亟待解决:即“两个凡是”和如山冤案。当时,胡耀邦同志先后在中宣部和中组部领导岗位上,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冲破重重阻碍,办好了这两件大事。不批判“以阶段斗争为纲”的政治思想路线,不解放成千上万被定为“反革命”“反党分子”的新老干部,不可能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局面。解决这两大难题,需要何等的胆识,何等的魅力与毅力。这场革命中,胡耀邦同志以超人的胆识,站到了时代的最前沿,体现了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担当。

三是身体力行反腐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个别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对此,胡耀邦同志忧心如焚。他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古话说,宁可一家哭,不可一路哭,反贪污腐败,我们是宁可得罪个别人,不可得罪十亿人。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共产党人决不可以鱼肉人民!”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从少共“红小鬼”到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总是践行着“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理念。在胡耀邦同志的事迹陈列馆中,有一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对联是1959年胡耀邦同志仿写。纵观一生,这副对联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胡耀邦同志逝世后,曾有媒体报道《11亿中国人为你送行》,是啊,正如诗歌所写,“与其扬手招来百万人欢呼,不如穿上布鞋,亲切地走入人民心中”。

历史的厚重又如推土机,稍显缓慢,却是韧性十足。瞻仰故居,怀念伟人,流芳正气总盈盈。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续与继承。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其担当和胸怀,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