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每一个党员在改革攻坚闯关中坚守党员身份,时刻“保鲜”党性。共产党员没有天然的“金刚不坏之身”,党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在长期的学习和修养提升中塑造。我们要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习到老、改造到老”,将党性渗透进血液和骨髓里,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忘入党初心、不失本色,自我净化,自我“保鲜”,增强抵抗力,防止变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效明显,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仍有少数党员,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固本守旧、浅尝辄止、不思进取,对理论学习如“蜻蜓点水”,把同志们的忠言当成“耳旁风”,对困难、吃苦的工作更是“望而却步”,有的甚至以年龄到杠、职务到头为由,无视纪律规矩,拿组织要求当儿戏,渐渐淡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不知不觉就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五九现象”、晚节不保的“案中人”不乏党员干部,党中央高悬纪律规矩之利剑告诫我们,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会因为党龄长而“网开一面”,也不会因资历老而“将功折过”,更不会因已退休就“安全着陆”。
对党员来讲,党员身份不会因退休而终止,党龄同党性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党龄长并不代表党性强,党性“保鲜”是一辈子的事,不会一蹴而就,也没有退休可言。
共产党员要时刻给思想“掸灰”“保鲜”党性。近年来,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不起考验,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漠视人民利益、跌入腐败泥潭,忘记了主观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党性“保鲜”。党员要保持政治先进性,与时俱进,善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将道德修养教育和政治信仰培育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起来,用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性“保鲜”要坚持廉洁自律。共产党员不是特殊公民,在法律法规面前没有任何的特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寂寞,“拒腐蚀、永不沾”。党员要以《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则》为行动指南,经常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正衣冠 、洗洗脸、治治病”,要心怀敬畏,以党规党纪为尺子,知有畏,行有止。许多铸成大错的党员干部,期初都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动作、小利益开始,自身要求不严,最终陷入党性失守的“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每个党员要始终坚持自省自律、敬终如初,在廉洁自律中“保鲜”党性。
党性“保鲜”最终要立足实践勇于担当。党性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表达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并与之融会贯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服从组织安排,以担当为己任,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群众认可的好党员,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廖俊波,都是在勇于担当中不断磨砺党性、增强党性的。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要立足改革发展全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勇于担当,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为群众谋利益,为党性“保鲜”。
党性“保鲜”不是“一阵风”,也不是“雨过地皮湿”,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砥砺奋进中永远“保鲜”, 永葆党员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