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及“坚持受贿与行贿一起查”,彰显了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反腐败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举措,从大处来说必将改变以往偏重查处受贿,对行贿处理偏轻甚至任之逍遥法外的现象,从小处着眼给那些用金钱开道,靠拉关系谋取利益的商人之流以当头棒喝,让行贿者无所遁形,推动政商关系“亲”“清”新常态。
俗话说得好,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腐败行为的滋生,除却受贿者的贪婪之外,还有行贿者的“围猎”举动。行贿和受贿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互为依存,亦是一根毒藤上的两个瓜,互为因果。新时代反腐不但要查受贿更要查行贿,对受贿要零容忍,对行贿也必须零容忍,要把对行贿者处罚的“门槛”提高,不让心存侥幸者“混水摸鱼”,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商氛围。
“商人无利不起早”。行贿者行贿的目的是用金钱作饵,最终使自己从受贿者手中获得更多的非法利益。如果对行贿者放之不管,听之任之,长此以往,那些尝到甜头的行贿者,在坦然享用的同时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拉拢更多的干部进自己的利益集团,助长行贿的滋生蔓延。在新时代反腐败新征程中,我们要清醒认识反腐格局的新变化,保持政商交往“亲”“清”形态,加大行贿必受查处的宣传力度,让行贿者受到震慑,牢记“人间正道是沧桑”。
“坚持受贿与行贿一起查”传递了一个信息:行贿者的末日到了。那些为一己之利,长期“围猎”干部行贿,“傍权力”走旁门左道,破坏市场规则、蝇营狗苟之事,迟早会
东窗事发,行贿者也终将付出应有的代价。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出击、铁腕反腐,一些畸形的政商关系衍生出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利益同盟被曝光。因行贿罪被立案侦查的“五假”副部卢恩光,“亦官亦商”多年控制经营私营企业,为行贿提供巨额钱财,使自己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卢恩光的查处,意味着行贿者的“好日子”从此风光不再。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构建政商“亲”“清”关系新常态,唯有对行贿者实行“围剿”。笔者认为,一是可以考虑将行贿者列入“黑名单”。专门设立平台,人人可以查询,让行贿者曝光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二是加大对行贿者的严惩。行贿“魔高一尺”,惩戒就必须“道高一丈”,让行贿者心生畏惧,对行贿者和受贿者的惩罚“一视同仁”,如此才能关上腐败的“暗门”,减少腐败案的发生。三是织密规范权力的制度之“笼”。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各级党委要加大对十九大报告的宣讲力度,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慎用手中权力,以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干部,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确保受贿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行贿无市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净化政治生态,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亟需“围剿”行贿,破除“受贿者锒铛入狱,行贿者悄然上岸”的尴尬,强化“不敢”的震慑、扎牢“不能”的笼子、增强“不想”的自觉,让“亲”“清”政商关系保持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