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失责必问让“好人主义”走入穷途

来源:资阳区卫计局 作者: 郭淑林 发布时间:2017-11-23

近日,株洲市纪委对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达运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纪委书记邓小翔落实监督责任不力等4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来源:三湘风纪    2017年11月17日)

责任不落实,就要挨板子!这是党中央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是党中央在波澜壮阔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久久为功的“杀手锏”。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问责利器,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之常态。作为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即便自己没犯错误,但如果不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对党员干部疏于监督管理,以致出现违纪违法或失职赎职问题,一样会被问责、处分、通报。上述通报案例中的4人被问责、桃江四中发生的结核病疫情,相关责任人被组织处理,不仅让“一案双查”落到实处,也让管党治党中的“好人主义”走入穷途,行不远矣!

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不可低估。对领导干部来说,不担责、不尽责,习惯于做“老好人”,最终导致养痈成患,是要受到纪律处分的。失责必问让搞“好人主义”的人感到成本高、有风险,得不到好处,放了“春风”收不到“夏雨”,久而久之必会走入穷途。

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失责不问,百弊丛生。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决不能把自己当旁观者,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局面”。

破除“好人主义”要敢于较真碰硬。要严字当头,让铁规发力、禁令发威,不能“吼嗓子”“摆架子”“做样子”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发现问题不制止,听之任之;干部违纪不问责,一味纵容;即便问责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如此种种,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实则为腐败滋生蔓延埋下更大的隐患。各级党组织要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多做咬耳扯袖、防编纠错的工作,防止跌倒干部再次滑坡,小事酿大祸,把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道“关口”。

失责必问彰显严管厚爱。严是爱,松是害,任由“好人主义”盛行、不负责、不担当,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无疑是对党员干部不负责,会严重腐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近年来,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因履责不力被追责,传递出鲜明的信号:权力就是责任,怀抱“好人主义”,不坚持原则、不较真碰硬,荒废“责任田”的行为是行不通的。各级党组织要层层压实责任,拧紧责任“螺丝”,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敢于吹毛求疵、敢于红脸瞪眼,严格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让党内正能量充沛,“好人主义”走入穷途,失去生存的空间。

制度在于落实。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将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勇于担当,摒弃“好人主义”,以无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面貌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