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即筷子,中国汉族发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即为商代亡国之君商纣王,其荒淫腐败故事经《封神演义》的推广已经家喻户晓。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与微子、比干,并称“殷末三贤”。那么贵为国君的纣王做一双象牙筷子本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会令箕太师寝食难安呢?
原来箕子认为象牙筷子肯定不会放在鉶这样的土制的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纣王用象牙筷子、玉杯子自然不可能会以豆子豆叶这样的普通蔬菜作为食物,那么食物必然是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样的珍馐佳肴。吃珍馐佳肴的纣王肯定不会再身穿粗布短衣在茅屋里用餐,必定是身着绫罗绸缎的衣服,房子也会建做得很大,殿台也会筑得很高。箕子担心他的结局,所以害怕他的开始。果然,五年以后,纣王设酒池肉林、筑鹿台,商朝也走向了覆亡。
箕子真贤才也,见微知著,能够透过一双象牙筷子预见大厦之将倾。然而,箕子毕竟是少数。中华五千年之历史,王朝更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象牙筷的故事也以不同的形式在循环上演。纣王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由弱而强,舌尖上的腐败虽为微末,但不可忽视。何曾为晋武帝丞相,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奢侈如此,西晋四世而亡,国祚五十一年。清代,在河道总督署“清宴园”中更是“推陈出新”的出现了如活炙鹅掌、鱼羹、活食猴脑、剜驼峰等各种虐杀烹饪方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崩溃的,舌尖上的腐败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次宫廷宴会,常常一吃就是三、四天,无论宾主,无论男女,不分昼夜,不分饥饱,并专设了“呕吐室”,用鹅毛伸到嘴里一阵猛掏,待胃中的东西吐光后,再出去猛吃。
曾几何时,大吃大喝之风弥漫神州大地,民谚有云:“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其实,何止是老婆背靠背,在“天价烟”、“高档酒”横飞的时代,党员和群众也是后背靠后背,哪里还有什么鱼水深情。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随着吃喝之风的弥散,党风、政风日渐崩坏,“庸懒散”、“吃拿卡要”、“收查扣罚”、滥用职权等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成为“衙门”之常态,“为人民服务”几乎成为了墙上的标语。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思想建设全面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是在这些清风拂面、浊气消散的大好时节,天价烟、高档酒销量锐减、价格大跌,如同春日里的残雪销声匿迹。党风好了,政风也好了,“八项规定”、“纠四风”让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全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也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