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习近平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2017年12月27日 人民网)
“身入”“心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忠诚态度。在党中央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正面墙上题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重申:“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个高频词,先后在全文中出现过14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多次谈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些话语表现出强烈的说服力、凝聚力、感染力与亲和力,直抵人们内心,温暖你我,感动世界。共产党员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身入”“心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身入”“心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方法。古人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群众路线,聚焦了千千万万“身入”“心至”的仁人志士,才赢得民心、赢得政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身入”“心至”,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也是他亲身的体会和实践的总结。他从到梁家河村插队当知青,到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再到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一路走来,他都是“身入”“心至”表率和标杆,其步履踏实坚定、铿锵有力。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是在告诫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唯有“身入”“心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掌握实情、把握规律,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大有作为。
“身入”“心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尽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事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欧洲知名华人媒体《欧洲时报》曾发表题为《“十九大”开启中国“新时代”、“复兴”新航程》的社论,《香港商报》刊发多篇评论并指出,十九大开启了历史新页,也开启了中国新时代的新征程。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改善民生方面的担当和负责,这也对每一位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勠力新奋斗,担当新作为。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懂得,只有“身入”“心至”敢于担当,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善其事。
“身入”“心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以身作则。习近平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一致。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这些都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不正之风“零容忍”,带出好风气、干出好业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身入”“心至”带头遵纪守法,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扑下身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真正做到“身入”更要“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