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日报刊陆继刊发了题为《过好互联网这一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舆论要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的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抓好网络工作的重要性,文章对当前网络舆论环境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分析,并对网络生态治理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指导性意见。
在信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渗透力与日俱增,形成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局面,掌握运用好新媒体,做好舆情应对与舆论引导,无疑对当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网络,舆论的传播范围与速度呈现飞跃式发展,它亦可以产生正能量。在汶川大地震中,各级政府和媒体采取“客观、全面、开放”的原则,将抗震救灾作为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政府部门及时发布最新信息,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大面积报道,牢牢掌控住舆论的主动权,使全社会都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当网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有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卷入舆论漩涡。在电影《搜索》中,上市企业董事长秘书叶蓝秋在获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辆公交车,沉浸在惊愕与恐惧的她,拒绝给车上的老大爷让座,引起众议,这一过程被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用手机拍个正着。佳琪将公车上的新闻火速交给准嫂子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若兮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最后导致叶蓝秋自杀。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暴力引发的后果。在这部电影中有人通过舆论成功上位,将网络视为为个人谋私利的平台,有人则被网络围困,不堪其扰,而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胜枚举。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在网络发达,言论自由的今天,人人手中都握着一张“网络牌”,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所以意识形态的斗争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净化网络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每个网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一名普通网民,如何打好网络这张牌?首先必须保持较强的识别能力,能够分辨孰是孰非,心有定力不被牵着鼻子走,面对舆论漩涡,能够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其次要心中有正气,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已经搭建起互通的桥梁,在虚实结合的世界里也有善恶美丑,有人将网络视为为个人谋私利的平台,有人在网上针对一些事件进行煽动与挑唆,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网名要心怀正气,不被利益收买与诱惑,始终站在真相与正义这一边。最后要有与不法网络事件作斗争的勇气,鲁迅先生曾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有正义感的网名,要有站在事件之外看事情的能力,剖析全局,冷静研判,从容指挥,面对网上不法舆情的煽动与发布,敢与不法之士作斗争,及时纠偏正确引领,将真相挖掘并公之于众。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个人的网络空间虽小,但聚沙成塔,所有网民组成的整体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群体,因此用好网络利器,传播舆论正气意义非凡,只有在健康的网络空间生存,网民的自身利益与空间才能得到保障,国家的发展才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