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十三次党组(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纪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和省委贯彻落实意见。(11月29日中国政协网)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以名贵特产为“幌子”,拉关系、开后门、跑官要官,违规违纪呈反弹之势。
其实,一些名贵特产就是披着“土”外衣的名贵礼品,像和田玉、东北野山参之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其“半推半就”,最终迷失自我。不但让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受到法纪惩处,也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破坏社会良好政治生态,危害不可小觑。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一章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第一百三十四条:“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家中名贵特产堆积如山,难免有“收礼受贿”之嫌。即使“合法购买”,也是“生活奢靡”“贪图享乐”,有违党纪,后果严重,理当受到党纪惩处。
年底就要来临,元旦春节将至,正是“四风”反弹重要时刻。中央纪委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谨防名贵特产“变味”,全国各地组织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非常必要。
名贵特产“变味”,病灶主要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法纪意识缺失;顶风违纪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新伎俩;相关部门监管手段老化,监管力度不够。
谨防名贵特产“变味”,还需“靶向治理猛药去疴”。一则对名贵特产伪装新“四风”,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个个节点坚守。二则防范腐败分子变换花样腐败,必须“魔高一丈”,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比如,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监督执纪机制,畅通举报途径,运用“大数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三要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我约束,消除拿别人名贵特产“无所谓”心理,保持清醒头脑,拒腐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