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风廉韵 > 清风廉评

反对形式主义,如何多想“我”该怎么做?

来源: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 作者:曹灿辉 发布时间:2019-03-19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来源:《人民日报》)

形式主义有翻不完的“文山”,渡不尽的“会海”,忙不完的“检查”,到头来只会把基层干部折腾得筋疲力尽,虚耗最宝贵的人心资源,无法给群众带来半点实惠,消解群众对党员干部信任,透支党和政府公信力,侵蚀执政根基。中办印发《通知》反对形式主义,正当时,无疑会赢得基层干部和群众阵阵喝彩。

笔者分析发现,形式主义各种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上级发号施令中“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思维多,“第一人称”思维少,只管“你们”要落实,手电筒大多照别人,官僚主义严重。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感缺失,利益为个人计,把自己放在权把子上,唯独不放在责任状上。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其实就是说完成好一项工作,都要靠一个个“我”的努力。反对形式主义也是这样,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多想想“我”该怎么做。

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 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反对形式主义“头雁效应”。要把中央要求和规定落到实处,多给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留出干实事的时间,倾听群众呼声,为科学决策参考,铲除形式主义生存“土壤”。比如,此次《通知》明确要求,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要一个一个针对“落实”。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受形式主义之苦,但同时也是形式主义“助推者”。反对形式主义,基层党员干部别忘扪心自问,要刀刃向自我剖析。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以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反对形式主义成效的标准。

反对形式主义,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睁大眼睛,伸长耳朵,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以点带面,从一些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具体问题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查,曝光典型案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