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6月3日新华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处理这件“小事”的关心背后,是大写的“人民情怀”。《从民生“小事”感受习近平的为民初心》(6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民生“小事”作出重要指示,有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青少年视力健康、冬季清洁取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等,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情,每一件都源自初心、系着民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郑重地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1933年,毛泽东发动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们,在沙洲坝掀起了一股为百姓挖水井的热潮,切实解决了当地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沙洲坝的人民怀念和感激毛主席、共产党和红军,亲切地给这口井取名为“红井”。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这口井旁边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记载,1974年,琢磨着改变梁家河面貌、推动梁家河发展的习近平,从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在办沼气,觉得可以解决农村烧柴老大难问题。为此,他耐心说服许多思想保守的社员,和大家一起探讨办沼气的好处,和其他大队代表亲自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没有沙子水泥,习近平就带着青年到十几里外去挖沙子、运水泥;池子漏水跑气,他就和技术员一块跳下去,清洗和修补沾满粪浆的池壁。3个月时间就让家家都点上了沼气灯。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吃穿用,人之常情,民之常事,件件是“小事”,却件件关系着百姓的日常生计、喜怒哀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民生“小事”来不得半点“假把式”,只有“实打实”地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小事”就是“顺民心”,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