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原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原主任倪连山,2019年7月,被开除党籍,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已退休一年多自以为“安全着陆”的倪连山安享晚年的美好计划彻底成为了泡影。(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9-18)
俗话说,“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倪连山理想信念动摇,亲清不分,把企业当“自留地”“钱袋子”;心存侥幸,认为收受红包礼金是“潜规则”,“没什么大不了”“不会被查的”,手中的权力沦为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临近退休的几年间疯狂敛财,最终堕入深渊,以致“晚节”不保。
“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初心,耍起了官威,利令智昏,蜕化变质,“善始却未能善终”的退休前腐败案例让人唏嘘不已。他们中,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到杠、职务到期、权力到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如,因受贿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原四川省宜宾市副市长陈光礼,认为自己“苦干了几十年,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是该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路了。”于是就有了“换届捞一把”的想法,对于朋友送钱、送物不再拒绝,最终倒在了“最后一公里”上;有的退休后仍然留恋“余权”,“退而不休”,不收敛、不收手,习惯性的享受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顶风违纪,最终“晚节不保”,如斯鑫良、高少鹏、田学仁之流;有的在位时公私不明、亲清不分,却心存侥幸使出浑身解数掩盖自己的腐败,妄想退休之后即可“一退了之”......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套路各异,无论是“怕没钱”还是“怕丢权”,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守住廉洁,欲望冲破了纪律的防线,最终都逃不过党纪国法的天罗地网。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古往今来的清官廉吏,历来信奉正德修身、清廉自守,更是留下了许多注重晚节的史书佳话。南宋名臣崔与之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告老还乡后将自己寝室题匾“晚节堂”,为世人称道;康熙年间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传颂数百年,依旧留香。在高压反腐的当下,“退休不是护身符”“反腐路上没有免死金牌”足以警醒那些仍心存侥幸、自欺欺人的贪腐之人。党员领导干部尤须保持廉洁的操守、良好的政德,“临财毋苟得,临利不妄取”,从一而终、慎终如初,否则,无论曾经为党为人民作出多大贡献,无论在位时身处何高位,无论东窗事发后的说辞多么的“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违纪违法的事实,也难逃“晚节不保”的可悲下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对党员干部来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为官从政路上要做到不走偏、不脱轨,平安着陆、守住“晚节”,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时刻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牢记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赶考状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唯有以廉为本,讲规矩守纪律,方能保住“晚节”,成就大写的人生。